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韩辰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瞎眼帝师,打造不朽盛世朱棣韩辰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胜者即是正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韩辰担心燕四郎是做灰产的,到时候被别人给收拾了,可能连累他?朱棣一时半会的,还不知道回答。“是做些药材生意,还卖点酒水。”张玉立刻出声给朱棣解围。“哦,是这样啊!”韩辰点了点头,只要是正规生意就好。“韩先生家里没人了吧!”这件事情,朱棣一直都没有问,但也能够看出来,如果家里有人的话,韩辰早就嚷嚷着回家了。“我孤身一人,父母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意外身亡,也没有什么亲戚了。”韩辰叹了一口气。初中?朱棣和张玉对视了一眼,这是啥玩意?是学堂吗?不过,从韩辰嘴里经常听到怪词,两人也是见怪不怪了。“以先生的年轻,也该娶妻了。”朱棣来了这么一句。只要成家,就可以栓住此人。“我现在一个瞎子,谁能看得上我的啊?”韩辰自嘲一笑。“话不能这么说,我倒是可以...
朱棣一时半会的,还不知道回答。
“是做些药材生意,还卖点酒水。”
张玉立刻出声给朱棣解围。
“哦,是这样啊!”
韩辰点了点头,只要是正规生意就好。
“韩先生家里没人了吧!”
这件事情,朱棣一直都没有问,但也能够看出来,如果家里有人的话,韩辰早就嚷嚷着回家了。
“我孤身一人,父母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意外身亡,也没有什么亲戚了。”
韩辰叹了一口气。
初中?
朱棣和张玉对视了一眼,这是啥玩意?是学堂吗?不过,从韩辰嘴里经常听到怪词,两人也是见怪不怪了。
“以先生的年轻,也该娶妻了。”
朱棣来了这么一句。
只要成家,就可以栓住此人。
“我现在一个瞎子,谁能看得上我的啊?”
韩辰自嘲一笑。
“话不能这么说,我倒是可以给先生做媒,至于聘礼酒席方面,就不用先生操心了。”
朱棣需要这么做,来将韩辰绑定。
韩辰诧异,这还够大方的了,不会是想图谋什么吧!
这聘礼这回事,一般是当爹的给的,哪里有外人给的,韩辰也不想承对方这么大一个人情。
“不用,我一个人自在惯了,另外,我也算是一个不婚主义者。”
韩辰摆了摆手。
不婚主义者?是什么意思啊!
朱棣眉头一皱,像是韩辰这个年纪,未曾婚配的,父母是要入监的,本人也会受到惩处。
当然了,这有才干,这些都可以免了。
“以后再说吧!”
朱棣也不急。
另外一边,婉莹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担心,燕王殿下,将她送给一个瞎子。
“先生,我最近买卖不好,先生可有弄钱的门路。”
朱棣现在日子不好过,朝堂不给拨银子,他就只有自己想办法弄银子了,否则,现有军备无法维持,更别提扩大了。
“你觉得什么东西挣钱就弄什么呗,在这方面,我可没有什么经验。”
韩辰摇了摇头,他是学历史的,又不是学经济的,而且,也不了解本地的情况,不能随便出主意,别到时候,成了一个馊主意了,把燕四郎给害了,到时候还得记恨于他。
“盐倒是赚钱。”
张玉来了这么一句。?????
盐?有没有搞错啊!这玩意,满大街都是,哪里能赚钱的。
这个盐,只有古代才赚钱,不过是朝廷专营,敢贩卖私盐的,那是绝对会掉脑袋的。
朱棣看了张玉一眼,贩卖私盐,倒也是一条路子,不过风险性很大,尤其是他还作为王爷,这一旦败露了的话,影响可谓是极其恶劣。
那还会沦为笑柄。
赚钱,韩辰确实没有门路,不会乱言。
不过张兄这个卖盐的馊主意,也亏他想得出来。
“这里好像缺乏抗生素药品啊?”
韩辰忽然灵机一动。
培养抗生素也不困难。
抗生素?又是一个新词。
“药?”
朱棣眼睛一亮,这药他是听清楚了。
这个韩辰,貌似还是一位神医,世子病得那么严重,吃点药就救回来了。
“明天,你给我找些心灵手巧的人,我教他们培育抗生素,这地方缺医少药的,到时候,定然大卖。”
韩辰也是要回报一下燕四郎的。
自己也承了对方不少人情,现在,人家有困难了,他也不能置之不理啊!
“那就有劳先生了。”
朱棣赶紧起身,对着韩辰拱了拱手。
第二天,朱棣就找了十几个心灵手巧的人。
韩辰打算用土法,弄出青霉素来。
这个方法也不难。
他对着这些人开始了讲解。
首先,寻找发霉的食物,如馒头,将表面的霉质那是给刮下来。
然后用大米和山芋磨成的汁液进行培养。
而后就是发酵过滤,萃取和浓缩,吸附和洗脱,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溶液。
这些人那是听得一脸懵。
韩辰也没有办法,他眼睛也看不见,那是没法进行亲自操作。
连着说了几遍,这些人还是不懂,令得韩辰十分无语,这也叫做心灵手巧吗?
这些家伙,他怀疑小学都没有毕业。
没办法,只能一步一步来,按照步骤实施,要不是还燕四郎人情,韩辰才不会这么费力呢。
在制作的过程之中,韩辰忽然发现,这地方根本就没有针管,没有这种玩意,人用的药,基本都是口服。
这没有针管,怎么注射啊!
没办法,只能转而弄出那种抗生素药片了,只不过工序要多一些。
韩辰最近,也没有时间说书了,得等这玩意制造出来之后才有空,这些人啥也不懂,他必须亲自监督每一步骤的实施。
另一边,张玉把收获的番薯,装在了箩筐里面,拿给朱棣来看。
张玉一脸狂喜。
“这个叫做番薯,真是厉害啊!才种下去那么一点,居然长了这么多出来,这下,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有这么多啊?”
朱棣目瞪口呆,种番薯这事,他是亲自下令的,不过没有占多少地,这主要也是种子少。
“是啊!韩先生说得没错,真可惜,要是早知道是这样,就应该多种了。”
张玉懊恼不已。
朱棣看着几大箩筐番薯,拳头不自觉的握在了一起。
“立刻推广出去,我要让燕地一半的土地,都种上这种番薯。”
燕地总是粮食不足,每年够吃就不错了,有了这个番薯,就不一样了。
粮食充足,人口也会得到增长,还可以当作军粮,有粮就有兵。
“现在肯定是不行了,要等明年种了,这些番薯都不能动,要作为种子,对了,那个番薯叶,似乎也可以吃,这番薯浑身是宝啊!”
“韩先生真乃异人也,居然能够拿出这种神奇的东西出来,我们得去给他报喜。”
张玉欣喜若狂。
两人赶紧去找韩辰,告知番薯收获一事。
“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番薯吗?”
韩辰十分无语,这有什么好报喜的。
不过此地粮食不足,番薯的存在,起码可以让人不挨饿。
但是这东西不能作为主粮。
能做主粮的还是小麦和高粱。
“多谢先生,有了这个番薯,我们这里,就饿不死人了。”
朱棣非常兴奋。
“什么?你们这里还能饿死人?”
韩辰惊呆了。
洪武二十六年,北平。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燕王府膳堂内,有一道说话声滔滔不绝,尽显快意。
“昔年苏秦,拉拢六国而攻秦。”
“然六国心怀鬼胎,兵至函谷关,皆裹足不前。”
“遂使秦国日渐庞大,终将其各个击破。”
“......”
酒桌上,一位衣着朴素的青年,正肆意聊着秦国的发家史。
几杯酒水下肚,青年脸上有了些许微醺,浑身散发着一种超然洒脱的气质,浑然一副豪放的文人墨客作态。
不过可惜的是,他虽有才,却眼神空洞,显然已经双目失明了。
年轻人名叫韩辰,是一名历史系的教授。
原本,他并没有双目失明。
可在一次乡村支教的过程中,他乘坐的大巴失控跌落山涧了。
醒来后,就发现自己已然双目失明。
并且来到了一个相对闭塞的小镇。
镇上没有水电气,吃水要去河里挑,天黑了就点灯笼蜡烛,做饭也是劈柴生火。
镇上的人不学习数理化,却尊崇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似是一副现代版的桃花源。
好在镇上有一位燕姓男子,家里是做买卖的。
其为人豪爽,乐善好施,约莫三十来岁。
见韩辰如此遭遇,又双目失明,与其交谈几番后,索性让他暂替自己看管酒馆。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韩辰便也答应了下来。
而他也不负所望,不仅酿的一手好的蒸馏酒,还说的一手好书。
酒馆的生意愈加红火,门庭若市。
“韩先生,赶快赶快,给哥几个再说一个!”
“对对对,咱的酒还没喝尽兴呢!”
“兄弟们也不差酒钱,你就多说点呗!”
一群酒客跟着起哄,想让韩辰给他们多聊些前朝往事。
可韩辰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自顾自的喝起酒来。
无奈,这群酒客只好在一片唏嘘中,相继离开了。
说书说到一半,吊起酒客们的胃口。
这对于韩辰来讲,或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若是让其他酒馆老板看见这一幕,得吓个半死。
原因无他,因为这些酒客,竟是清一色的燕王府死士!
他们身穿墨色软甲,腰间佩剑。
虽然言行举止伪装的与常人无异,可身上散发的杀伐铁血气息,却是无法掩盖的。
而这里,也并非什么镇上的小酒馆,而是大明洪武朝的燕王府膳堂!
不过,韩辰双目失明,自然不知道这些。
在他的内心世界,这里是一处相对封建的小镇,自己也只是在替一名商贾人家看店而已。
而种种离奇巧合的促使人,也正是接下来进入酒馆的燕王朱棣。
自从上次与韩辰碰面,朱棣就深知此人不简单。
一番简单的交谈,发觉对方虽饱腹经纶,却不太推崇孔孟之道。
反而更加注重算学以及他口中所谓的自然科学。
这些知识,从韩辰口中说出,是朱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为检验其真假,朱棣这才精心设了这场局中局。
而韩辰也不负所望,他的算学确实超乎人想象。
就在前不久,朱棣为了试探他,故意让十名下人吃了酒同时结账。
谁知,韩辰连算盘都不用,仅仅心算,便把每人每桌的酒钱,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谁要找多少两银子,又要收谁多少钱,几乎是瞬间就算了出来。
如此恐怖的算学之术,恐怕国子监的那帮学士也做不到吧?
至此,朱棣是真的服气这个瞎眼青年了。
虽然,他并不太清楚算学的作用,但他知道,韩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的人,留在燕王府内,无异于是如虎添翼,这对他今后的谋划,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众人纷纷散去后,朱棣这才带着张玉缓缓走进了膳堂。
“韩先生,可还为我留有好酒?”
听到是老东家来了,韩辰连忙起身相迎。
“燕兄稍等,我这就给你取些好酒来,今儿让你喝个高兴。”
韩辰在这膳堂内,也待了些时日了。
对于这里面的一草一物,他都了如指掌。
此刻,他轻车熟路的来到后厨,替朱棣打了二两酒,炒了几盘小菜。
不一会儿的功夫,酒菜便端上了桌。
“嗯,不错,好酒配好菜。”
这些菜肴,色泽亮丽,香味诱人,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开。
朱棣当场就拿起筷子,夹了块铁板豆腐,不顾有些烫嘴的吃了起来。
“我说韩先生,你不仅学识渊博,这做菜的手艺也是一流啊。”
朱棣一边吃一边嘴里含糊着说道。
对于别人的夸赞,韩辰自然是摆摆手,不想张扬。
现在,他只想脑海中的系统,能给他抽取一个治好眼睛的药物,还他一个光明的世界。
“韩先生,来和我们坐着聊聊天吧,人多喝酒才有意思。”
对于朱棣的提议,韩辰没有拒绝。
毕竟,他自己也挺无聊的,找个人吹吹牛也是好的。
反正他知识面广,聊什么都能包自己这位老东家满意。
韩辰随手拉了张凳子坐下,问道:
“燕兄想聊些什么,我知道的都可以说说。”
朱棣和张玉对视一眼,露出了一丝微不可查的笑容。
“韩先生,我想聊点有意思的,想听听你的看法。”
韩辰双目空洞的望着门外,点了点头。
“有意思的?二位说来听听。”
朱棣轻咳一声,道:
“韩先生,你觉得洪武爷的大位,传谁才是最好?”
“叮!恭喜宿主获得声望值+13。”
“叮!恭喜宿主获得声望值+7。”
“当前声望值已达100点,是否抽取一次奖励?”
韩辰眉毛微挑,略有些诧异。
自从上次被救之后,他就觉醒了一个靠说书攒取声望值的系统,然后再利用声望值抽取奖励。
以往那些酒客听了书,声望值都是一两点,三四点的涨。
可这次,燕兄和张兄的声望值,竟高达7点和13点之多!
韩辰虽感觉奇怪,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当下在心头默念了句是。
“叮!幸运转盘开始启动。”
随着系统声响起,韩辰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大大的圆盘。
圆盘上,显示着各式各样的丰厚奖励。
当指针快速旋转后,并落到其中一块奖励区域的时候,系统声再次响起。
“叮!恭喜宿主获得奖励——十公斤番薯。”
啪嗒啪嗒啪嗒!
系统声刚落下,后厨便响起了番薯滚落的声音。
动静一直持续了好一会儿,才结束。
若此刻店里有人,一定会觉得他韩辰会妖术!
韩辰来到后厨,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番薯,掂量了一下。
重量十足,个头是个顶个的大。
“抽个什么玩意儿不好,非要抽个满大街都是的番薯。”
“要是能抽个治疗眼睛的药水,那该多好。”
韩辰象征性的扇了自己一巴掌。
毕竟,在他的视角下,番薯这玩意儿不就是满大街都是吗?
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地方,是没有这个高产作物的?
“罢了,珍爱粮食,人人有责。十公斤,也够吃好几天的了,可不能浪费了。”
说着,韩辰就开始在后厨大刀阔斧的研究起新的食材来。
......
......
燕王府,客房内。
这是一间普通的客房,装潢也十分简单。
除了床榻,饭桌外,只有普通的日常用物。
不过有一点不同,饭桌上摆放着一尊佛陀雕像。
一位身着黑衣的僧人,静坐于雕像前,闭目捏转佛珠。
忽然。
砰!
门被一脚踹开,朱棣愠怒着走了进来。
不过在见到眼前这位高僧后,他还是强压着火气说道:
“大师,你为何要欺骗本王!”
姚广孝缓缓停下手中的佛珠,随后睁开了眼。
“燕王殿下,贫僧何时欺骗过你?”
“你说要赠本王一顶白帽,是也不是?”
“是。”姚广孝缓缓作揖。
见对方承认,朱棣便把刚才韩辰所说的那番话,一一道了出来。
啪嗒!
姚广孝手中佛珠应声掉在地上,他原本平静的脸色顿时挂满了震撼。
“殿下,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朱棣的水平,姚广孝还是很清楚的。
这根本就不是他能说出来的话!
以史为鉴,推断后世发展,此乃推算国运之根本。
这等手段,连他姚广孝都很难做到,只擅长武略的朱棣,自然更不用说了。
“是一个瞎眼青年告诉本王的。”朱棣毫不隐瞒道。
“哦?竟是一青年?他现在人在哪儿,绝对要留住此人!”
一向十分淡定的姚广孝,此时也显得极不平静。
毫无疑问,一个能看破洪武帝心思,且能推断后世发展的人,定然是一个旷世奇才!
况且,此人还十分年轻。
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代谋士,青史留名!
这种人必须留住,哪怕是想尽一切办法!
朱棣还是第一次见姚广孝如此重视一人,于是赶忙说道:
“大师放心,此人早已被本王控制了。”
“是吗,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姚广孝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问道:“那他现在人在哪儿?”
“正在燕王府膳堂做菜。”
“什么?!”
姚广孝一听,差点没一口老血吐出来。
居然让这么一尊大才,去膳堂做饭做菜?这燕王脑子没坏吧?
“燕王殿下,你糊涂啊,你怎能让这样的人烧饭做菜!”
见对方又开始急了,朱棣索性将韩辰的事娓娓道来。
听完后,姚广孝这才松了口气,逐渐有些能理解了。
“好了大师,现在轮到本王问你话了。”朱棣眼神一凛,说道:
“如今韩先生推断本王坐不上这张龙椅,你确定还要赠予本王一顶白帽子?”
姚广孝轻轻作揖道:“阿弥陀佛,朝堂争斗虽不是贫僧长处,但贫僧面相功夫却是一流。”
“燕王殿下你气宇轩昂,英武不凡,日后定然是九五之尊。”
“韩先生说的那些话固然没错,但人无完人,他才二十岁出头,不可能做到算无遗策的地步。”
听到这番解释,朱棣长悬着的心,这才缓缓松了下来。
只是,前脚才松口气,后脚就有一名燕王府探子小跑进来了。
“禀燕王殿下,应天府那边传来消息。”
“即日起,陛下重设监国一职,朝中大小事务,全权由皇太孙朱允炆处理!”
朱棣脑瓜子顿时嗡嗡作响,身形止不住往后倒。
幸亏探子手疾眼快,连忙上前将其扶住。
至于姚广孝,更是神色错愕,嘴上不断喃喃自语:
“不可能,贫僧怎么可能算错.....”
“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没错。”韩辰饶有深意的对朱棣说道:“燕兄,你可知古往今来,某最佩服的是哪位皇帝吗?”
“吞天下扫清六合,始皇嬴政?”
韩辰摇摇头,示意不是。
“打通西域丝绸之路,杀的匈奴丢盔卸甲的汉武帝刘彻?”
“刘彻确实打的匈奴不敢来犯,只是匈奴是退了,汉朝六代基业也全没了,某算不上有多佩服。”
朱棣倒吸了口凉气,说道:“该不会是.....”
在历史长河中,皇帝多达数十甚至上百位。
可能做出重大功绩的,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而此刻,朱棣把能猜的几乎都猜了一遍。
剩下的,也就是他了。
“没错,正如你所想的那位。”韩辰点点头,说道:“唐太宗,李世民。”
朱棣虎躯一震,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狠人。
文能开创贞观之治,至于武,就更不用说了。
扫除窦建德,荡平刘黑闼,甚至仅以千骑就能吓退颉利可汗百万大军。
这样的皇帝,在史书上,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了。
只是有一点,李世民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
后世对于这样一位皇帝,也是褒贬不一。
他朱棣虽然想得到皇位,可造反得来的皇位,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史书上总是有黑点的。
察觉对方不说话了,韩辰笑道:“燕兄,虽说你敬重燕王,可也不必这么代入其中嘛。”
“再说了,燕王不是还有一个造反的选项,我们没有讲吗?”
其实,这话一点问题也没有。
历史上,燕王朱棣还真就造了反。
不过,那都是五年后的事了。
现在的朱棣可不敢有这些心思。
他上有一个血脉压制的老爹,下有一个还没削藩的大侄儿。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朱棣以为韩辰是在让他造反,这让他有些反感。
“罢了罢了,夜已深,酒也喝得差不多了,今晚就先告辞了。”
朱棣和张玉起身,向韩辰郑重鞠了一躬,随后转身离开了膳堂。
两人刚离开膳堂没多远,四周就有十几道身披黑斗笠的身影相继冒出,并且尾随其后。
这是燕王府死士,朱棣深夜出行,他们必将其保护在十步之内。
前脚还在膳堂内谦卑恭敬的朱棣,此刻,已然抬起腰杆,目露冷光。
浑身锐利之气止不住的散发,俨然小有一副九五之尊的模样。
“世美,你觉得韩先生刚才说的那些怎么样?”
“回殿下,末将不懂那帮文臣想要什么,文治武功暂且不谈,可要让朝中那帮老将信服,末将以为,殿下须把北元旧部的残余势力一扫而尽才行。”
张玉说的极为诚恳。
在他看来,朝中那些老将,都是经历过生死大战的狠人。
现如今,除了荡平北元残余势力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功绩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了。
朱棣也极为认同道:“此事若是做成,本王定然让父皇,以及朝中那批老将刮目相看。”
“只是现已入秋,扩廓那边早已深入漠北,本王实难消灭他们所有的残余势力啊。”
说着,朱棣极为惆怅的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荡平北元残存势力,就能得到丰功伟绩,让朝廷那边对他刮目相看?
可扩廓是游牧民族,一进入漠北,就找不着他们人了。
他们对草原地势熟悉,只给你打游击,不正面硬碰硬。
大明的军队,以往就是这样被不断消耗,导致军粮跟不上,多次无功而返。
最气人的是,一旦到了冬季,他们就会卷土而来,抢边境百姓的粮食衣物。
他们就像蚊子一样,在你耳边嗡嗡嗡飞个不停,但你伸手却又打不着它。
张玉似乎看出了朱棣的心思,于是自告奋勇道:
“殿下,你分两万轻骑给末将,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剿灭扩廓!”
“这.....”
朱棣陷入两难境地。
不是他不相信张玉的杀敌本领,而是两万轻骑深入漠北,一旦粮食供应不上,那无疑是死路一条。
到时候,他不仅要损失两万轻骑,甚至要面临丧失张玉这条左膀右臂的风险。
“殿下,末将愿赴死!”
唰!
张玉单膝跪地,极为坚定的向朱棣请战。
然而,朱棣却是难以决断道:
“此事过于重大,日后再行商量。”
“本王可以不当这个大明皇帝,但世美,本王一定不能失去你。”
“若本王没有你,等同于去其一条臂,无臂之人,要甚作为?”
张玉低下头,潸然泪下。
......
......
“不知先生有何良策,能够消灭掉北元呢?”
朱棣还琢磨着,灭掉北元,好给自己增长声望,从而能够继承大统。
灭掉北元这个问题,很复杂,韩辰皱起了眉头,以他的见解,这个北元,为什么非要灭掉呢。
“北元已经无法再度崛起了,灭不灭的,其实也不重要,他们会自己衰落下去,从而灭亡。”
韩辰说道。
“可是,北元可是大明的心腹大患。”
朱棣有些急了,他看得出来,韩辰似乎有什么良策。
韩辰有些无言,这个朱棣对于明朝的事情,倒是很上心的吗?看来是喜好明史,就是研究得不深。
“要灭掉北元,主动出击,只怕是不行,逮不住他们,而且,长途进军,也消耗国力,因此,只能先进行逐步削弱。”
“先引蛇出洞,然后关门打狗,北元确实一到冬天,就要抢粮抢人,既然要来抢,就是机会,把他们消灭,就可以打击到北元的有生力量。”
“北元人口少,军力不足,采取逐步消灭的办法,才能将其覆灭,一口气是吃不掉的。”
韩辰一本正经的说道。
“可是,北元的骑兵很厉害,行踪诡秘,而我明朝边境过于宽广,难以完全防御。”
朱棣脸色有些难看。
韩辰无语,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
想要关门打狗,也不容易啊!
“这只是战争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我这里,有三策,可供使用。”
韩辰曾经授课的时候,做过这样的试题,那就是为了削弱北元势力,避免北元和各族联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先生果有良策也?”
朱棣眼睛一亮。
“这第一策,就是以以夷制夷,通过扶持别的部队,从而去牵制北元,让他们互相撕咬,从而起到削弱北元的作用。”
韩辰甩出了第一策来。
朱棣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好计策,只不过需要以朝堂的名义,可是不由他们做主的。
他还是主张选择以武力消灭北元,从而增长自己声望。
如果采取这样的计策,根本就不会有自己的功劳。
“第二策,就是招抚,令其归顺,不过,这一策不会实行,明朝是不会对北元,有任何妥协的。”
韩辰也清楚,以洪武大帝的脾气,怎么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朱棣点了点头,这不可能,谁要是提出这样的条件,恐怕会触怒到圣威,那是只有人头落地的下场。
“第三策,就是和亲了,通过联姻来改善关系,这也不可实行。”
韩辰摇了摇头。
朱棣有些不满,这三策听上去,也就只有第一策可用。
另外两策,那就是馊主意。
“难道,就没有通过武力的方法,去灭掉北元吗?”
朱棣就不信了,没有相关的手段。
“也可以,但需要长期的战争,可能打个上百年,也能灭掉北元,但明朝受不了啊!百姓需要休养生息,长期战争,必定导致民生凋敝。”
韩辰向来的思维,就是不以战争角度考量。
这个战争,那是矛盾的最终结果,而解决矛盾,不一定非要战争,而是要以制止战争的角度考量。
朱棣目瞪口呆,打个上百年,那还打个啥啊!
如此看来,这些韩先生,看来是没有良策了,尽管有一些独特的看法,但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
“先生还是有高见的,可惜,跟我想得不一样,我的主张是以战争解决问题。”
朱棣有些无奈。
“好战必亡!历史就是如此,好战,是王朝坍塌的根基。”
“秦朝就是如此,他们修长城,滥用民力,就是为了对付匈奴,可是最后结局呢?”
“战争会直接削弱国力,打得久了,打得多了,那就积重难返了。”
敢情不是你自己去打。
打仗不死人的啊!韩辰想来反对战争,那死得都是平民家的儿子,打赢了,也得不到什么,打输了,命没了。
好战必亡这四个字,对于朱棣那是如雷贯耳一般。
他作为边王,怎么可能不好战呢?
“先生,我还有些事情,就告退了。”
朱棣拱了拱手,而后就提着番薯走了。
这玩意,得种一种试试。
真是莫名其妙的,韩辰把最后一个红薯吃了,就在院子里散步去了。
他也不是天天说书,大概三天说一次。
消灭北元这事,似乎就如同镜花水月一般。
朱棣很无奈,这样看来得话,给自己扩大声望这事,就无法实现了。
“这玩意,种一季,能够当半年粮?”
朱棣把红薯拿给了张玉看。
张玉根本就不相信,这太过天方夜谭了。
“是韩先生说的,我看不像有假,我们种一种试试,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可得天下民心。”
朱棣也是觉得事关重大。
毕竟,有粮就有兵,有粮就能安抚人心。
张玉点了点头,试一试也好。
“殿下前去,就是问韩先生,关于北元的事情吧!”
张玉如何看不出来这一点。
朱棣苦笑了一声,而后把韩辰的见解给张玉说了一下。
他完全不能接受,因为只有战争获胜,自己的声望,才能震慑天下。
“我看先生说得还是很对的。”
张玉迟疑了一会儿,而后微微点头。
“确实有道理,不过跟我们的利益不符。”
朱棣摇了摇头。
“他还不是我们的人呢?怎么可能为我们考量呢。”
张玉笑了。
............
又到了说书这天了,人还是那些人,韩辰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总是一批人,难道就没有新客吗?
这地方,应该娱乐非常少,不然的话,说书根本就没有市场。
韩辰今天讲得那是春秋礼法。
春秋的礼法,就如同空气一般,那是无处不在,包括发型穿戴,交往规则,战争规则。
礼法是无处不在。
听客中的姚广孝,那是频频点头,这位韩先生,对春秋的事情,倒是如数家珍,学识渊博啊!
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学识,以后前途必定远大,难怪能够得到燕王殿下的赏识。
说书完了之后,其他人都撤了,姚广孝留了下来。
“先生安好,在下姓姚,第一次来。”
姚广孝对着韩辰拱了拱手。
听声音,是个新客,熟客的声音,韩辰都是很熟悉的。
“姚先生有何见教啊?”
韩辰一听此人说话,应该是个文化人,这是不是要跟他讨论一下春秋礼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