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小宝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朱小宝朱元璋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一杯冰美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长安街上,一老一小的身影正踽踽前行。夏季的雨也是说来就来。朱允炆一见有雨滴坠落,便立即脱下外衫给朱元璋顶在了头上。“皇爷爷,要不咱先找个地方躲躲雨?”朱允炆的孝顺,朱元璋全都看在眼里。“既然出了宫,你叫咱爷爷便是了。”朱元璋笑着纠正道。朱允炆乖巧的应了一声。“好的,爷爷,这雨似是要下大了,我去买把油伞吧!”朱元璋笑道。“傻孩子,夏天的雨来的急,走的也急,买了伞也不过是浪费钱!”“不过也是,你自小在宫里长大,没干过农活,对天气自然是不了解,想当年......”朱元璋本想忆一番往事,但见朱允炆只顾着抖擞外衫上的雨水,也只能苦笑一番,收了口。“爷爷,不如咱们找家茶馆躲躲吧。”见周围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朱允炆微微皱着眉道。单单是看朱允炆的眼...
夏季的雨也是说来就来。
朱允炆一见有雨滴坠落,便立即脱下外衫给朱元璋顶在了头上。
“皇爷爷,要不咱先找个地方躲躲雨?”
朱允炆的孝顺,朱元璋全都看在眼里。
“既然出了宫,你叫咱爷爷便是了。”
朱元璋笑着纠正道。
朱允炆乖巧的应了一声。
“好的,爷爷,这雨似是要下大了,我去买把油伞吧!”
朱元璋笑道。
“傻孩子,夏天的雨来的急,走的也急,买了伞也不过是浪费钱!”
“不过也是,你自小在宫里长大,没干过农活,对天气自然是不了解,想当年......”
朱元璋本想忆一番往事,但见朱允炆只顾着抖擞外衫上的雨水,也只能苦笑一番,收了口。
“爷爷,不如咱们找家茶馆躲躲吧。”
见周围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朱允炆微微皱着眉道。
单单是看朱允炆的眼神,朱元璋便将他的心思给猜透了。
深宫里长大的孩子,自是瞧不上这些个流民的。
但孩子你可知道,当初你爷爷连他们都还比不上呐!
“不用啦!”
朱元璋开口道。
“这雨就是半盏茶的功夫,何必要浪费钱去喝茶?”
“噢。”
朱允炆虽对周遭的流民心有嫌弃,却也不得不顺从朱元璋。
出宫前,母后可是反复跟他叮嘱过,凡是都要以孝顺老爷子为先。
但随着周围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朱元璋也皱起眉来。
怎么回事?
为何应天府会突然涌入如此多的流民?
见朱元璋皱眉,朱允炆赶紧对周围的流民出声道。
“麻烦各位别靠我们太近!”
虽然朱允炆态度礼貌,语气温婉。
但很显然,他会错朱元璋的意了。
朱元璋闻言脸色大变,他瞪着朱允炆,厉声道。
“你这是在做什么?!”
“咱朝上三代都是乞丐,你竟嫌弃起他们来了?”
朱允炆从未见过朱元璋说如此严重的话,顿时吓坏了。
但他还是强忍住眼眶中的泪水,轻声求饶。
“爷爷,我知道错了,您可别因为孙儿的一时失言,而气坏了身子啊!”
朱元璋见孙子这般,微微叹气。
等平息怒火之后,他这才语重心长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人现在是流民,可或许明日便不是了。”
“你爷爷我就是从乞丐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做到了现在的位置。”
“人活的就是一口气,所以,你可切莫小瞧任何一个人!”
朱允炆立马连连点头。
“孙儿定当谨记爷爷的话。”
朱元璋应该是这历史长河之中,唯一会为乞丐大发雷霆的皇帝了。
这也是因为他出生低微,知道百姓的苦。
也正因他从未忘过本心,对于百信的关爱,他都会一一落实。
他也不止一次下旨给各地方官府。
凡老弱多病者,年幼无靠者,伤残不能自理者,皆为官府照拂对象。
粮油米面,衣鞋棉被必须发放到位。
朱元璋见雨已渐停,轻声道。
“雨停了,咱走吧。”
“好。”
朱允炆应声后,便搀扶着朱元璋往外走。
见雨并未完全停,朱允炆怕朱元璋着了凉,还是执拗的买了把油伞。
刚走没两步,朱元璋却突然停了下来。
“爷爷,为何不走了?”
朱允炆有些不解。
他顺着朱元璋的视线看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个小郎君,正没好气的给眼前那些流民施舍着吃食。
“哎哎哎!你们特么的抢什么抢?再抢连屁都没得吃!”
“我说,你这家伙都长这么胖了,还一下吃俩?我的钱不是钱,是水不成?”
这个小郎君,正是朱小宝。
朱小宝刚从转运司拿了钱出来,就碰到了这群涌入长安街的流民。
他不是圣人,但见到这些可怜人无助的眼神,还是起了帮助的心思。
人生在世几十年,谁还没有个难处了?
而这些流民眼下祈求的,也不过是遇上个贵人,能施舍他们点吃食罢了。
于是,便有了眼下这一幕。
至于为何朱小宝语气不善,那是因为他明白,对于这些下九流的流民,和颜悦色没用。
正如他所料,这些流氓即便是遭到了谩骂,眼中也没有流露出一丝愤怒,反而全是感激。
那个被他踹了一脚的胖子,看起来还未满十岁。
被朱小宝训斥后,便笑嘻嘻的将另一个包子放下了。
朱小宝又大喝出声。
“特娘的!你的手是粘了屎吗?这包子都被你握过了,谁还会吃?赶紧拿走滚一边儿去!”
小胖子听到这话,立马拿起包子,一脸得意的大声道。
“谢谢哥哥!谢谢哥哥!”
他这显然是在向旁人炫耀自己得了两个包子!
朱小宝买来的包子没了,但涌来的流民却越来越多。
他不是善人,自然不可能全都救。
这事,也本应由政府来办。
不过他却有些不解。
按理来说,应天府,大明首都,不会,也不应该突然涌入如此多的流民。
“你们究竟发生了何事?”
那小胖子边吃边搭腔道。
“咱们都是打淮北来的,这几日大雨不停,黄河便决了堤,庄子全被淹了,只能出来讨口饭吃。”
朱小宝点了点头,看着眼前一大片流民,若有所思。
“若有想找活计的,便去盐山那边找王海天报名,每天五个钱,饭管饱!”
“但我只要一百个!”
朱小宝眼下能做的,便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取所需。
他话音刚落,一大帮流民便匆匆朝盐山赶去。
“皇爷爷,这人为何如此傻?他现在施舍了这些流民,看似是做了好事,但人这么多,他能救得过来?”
“而那些没吃上饭的流民,自然会诋毁谩骂他,这般费力不讨好,他为何还要如此?”
朱允炆摇了摇头。
片刻沉默后,一道突如其来的暴喝声直接吓了他一跳。
“起码他有心救助旁人!那你呢?”
“果真是黄子澄带出来的学生,简直跟他一样,都是一副仁义道德的嘴脸,只知道站在高处指点别人!”
朱允炆愕然。
这已经是皇爷爷今日第二次动怒了。
可自己明明没说错什么啊!
随着朱小宝将盐矿倒入锅中,在高温火烧的作用下,很快就冒起白腾腾的热气。
当然,高温蒸发和解析只是制盐的第一步。
想要完全将井矿盐里的有毒化学物质去除,还得经过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
加入卤水后再次蒸发,这样就能从粗盐制取成精盐了。
经过一整个上午的忙活,朱小宝大约制出了二十斤精盐。
按目前盐价一斤三分五厘来算,大概能卖七两银子左右。
等以后手艺熟练了,制盐的效率也会更高,收入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而朱小宝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把那些盐户不要的盐矿石给运回来。
然后继续制取精盐。
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院子里已经堆放了一千多斤精盐。
这些折算下来,起码得有四百来两白银。
朱小宝也没墨迹,径直赶往了都转盐运使司。
待吏目核验过朱小宝的身份后,便道。
“现盐价三分八厘,从速。”
这些天盐价几乎一天一涨。
食盐对于国朝而言,简直就是供不应求。
朱小宝行礼离开后,便直接顾了辆牛车回去拉盐了。
等将这批精盐拉到应天府南郊的都转运盐使司衙署门厅的时候,顿时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这可是上等的好盐?”
看着如此雪白精细的食盐,验盐无数的吏目也忍不住惊叹出声。
没等朱小宝回话,那吏目便迫不及待的用手指捏了一撮,吸溜进了口中。
“好盐!确为上等好盐!您稍等我片刻!”
吏目撂下话,便匆匆向衙署内奔走而去。
很快,他便带着一位身着绿袍的官吏朝前厅赶来。
在看到那洁白无瑕的精盐时,绿袍官吏直接就愣住了。
“敢问这位小货郎,您这些上等精盐都是从哪儿得来的?”
朱小宝摇头,笑而不语。
那官吏见状也不再多问,继续笑道。
“小郎君您别多心,是本官冒昧了,您这精盐我按四分收,您看如何?”
相较于三日之前,这价格可是足足多了五厘钱。
看来转运司对他这批精盐很是看重啊!
朱小宝笑着点头。
“可以,那以后......”
“您若还有,直接送来即可,价格绝对让您满意!”
听朱小宝这么说,那官吏顿时一喜,双眼简直都要放出光来。
交易达成,朱小宝总共拿到了四百二十两白银。
绿袍官吏亲自送朱小宝出了大厅,分别前还不忘叮嘱,让他日后再多拉些货来。
如此珍贵稀有的精盐,简直都能当贡品了。
他们自然是不会让这些精盐流通到市场上的。
等朱小宝一走,那绿袍官吏便立马下达了指令。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将这精盐送进宫啊!”
怀揣着四百二十两白银,朱小宝恍如隔世。
短短三天时间,转手就赚了四百多两,这可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挣不来的!
平民百姓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做官,一年的俸禄也不见得会过百!
而这四百二十两,只不过是他的起步。
既然做好了从商的准备,那他自然不会止步于此。
不如......
直接把那盐矿山盘下来得了!
要是等矿主知道这有毒的盐矿石也能制盐,怕是会直接断了他的财路。
在打听到矿主是翰林院修撰黄子澄时。
朱小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去了黄子澄的住处。
此时,管家正给黄子澄续茶。
“老爷,我听说近日有个小郎君总往盐矿那边跑,可是拉走了不少盐矿石呢。”
听了管家的话,黄子澄倒是满不在乎。
“不就是几块破石头吗?让他拉便是了。”
“这山虽是圣上因吾教导太孙学问有功赏赐与我的,但都是些无用的毒盐矿石,这山也种不了庄稼,想脱手都难,随他去吧。”
作为洪武十八年会试的头筹,黄子澄的学识,自然是受众人认可的。
而现如今他作为朱允炆的老师,仕途更是一片平坦!
不过最为重要的,还当属太子朱标前几日的骤然薨世。
黄子澄表面上悲戚连连,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毕竟朱标一死,自己的学生朱允炆将成为皇位的指定继承人。
日后,他势必会得到朱允炆的重用。
飞黄腾达,可谓是指日可待!
区区一座连陛下都觉得有些拿不出手的破盐矿山,他怎会放在眼里?
虽为皇家御赐,但陛下赠与他的时候就指明可以任由他处置了。
要是能卖了换点钱,他倒也能图个省事。
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人。
“老爷,有个小郎君说是想找您买山。”
“买山?”
被打搅了清净,黄子澄本是有些不耐烦的,但一听是有人要买山,他顿时就坐直了身子。
“是的,老爷。”
黄子澄点了点头。
“你带那小郎君进来吧,吾先会会。”
等见到约莫三十出头,身材圆润,个头矮小的黄子澄后,朱小宝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建文帝登基之后,就是这货建议消藩,这才引发了靖难之役,最后还惨遭抄家灭门的。
这个黄子澄,也就是个腐儒书生罢了。
消藩没毛病,但也不该忽悠朱允炆先从弱藩下手啊!
这策略,简直可笑至极!
作为一代枭雄的朱棣,会不明白唇亡齿寒这个道理?
你这不就是逼着人家朱棣反吗?
当然了,这些事,朱小宝也就在心里想想。
“见过黄大人。”
朱小宝恭敬行礼。
黄子澄轻扫一眼,淡淡道。
“就是你要买山?”
“是的。”
朱小宝点头示意。
“你买这山,是要用来耕种?”
黄子澄试探性的问道。
如果这小子真是想把这山用来种庄稼,怕是行不通了。
毕竟哪个农户不知道盐山开不了荒?
不过,要是说出这山的来历,和它历史沿革及其潜在价值,说不定也能成功脱手。
朱小宝摇头。
“我是商籍,这地自然是种不了的,但我是诚心买山,黄大人您出个价吧!”
嗯?
商籍?
黄子澄怔了片刻。
而当他再看向朱小宝时,眼神中显然带了些鄙夷。
他一副洞穿一切的模样,淡淡开口。
“你买这座山的意图,本官清楚的很!”
这话,倒是直接把朱小宝给听懵了。
“没骗你吧?”
“等会儿去姐姐家里,姐姐给你看更好的!”
“别别别,我给钱!”
应天城下,梨花巷外。
隔壁的小寡妇眼神勾人,伸手一拉,朱小宝好险没撞在小寡妇的胸口上。
朱小宝直呼受不了。
你这一竹篮的新鲜出锅的豆腐,撞坏了咱可赔不起!
“朱小哥吃姐姐的豆腐,姐姐不要钱。”
小寡妇不愧是远近闻名的豆腐西施,嘴角一勾,眼眉带笑,胸脯再往前那么一挺,那俏丽的模样,看的朱小宝心跳都加快了几分。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朱小哥,你要是进了豆腐西施的屋,怕你天黑都撑不到。”
“滚!老娘就喜欢朱小哥,看不上你,你不服气?”
小寡妇美目一瞪,双手叉腰,更有一番风情。
“我有钱!”
朱小宝可遭不住,赶紧扔下几个铜钱,抱起一块豆腐就跑了。
哥就想吃个冒着热气的嫩豆腐,容易吗?
搁半个月以前,朱小宝还只能咽着口水,远远的看豆腐西施一眼。
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打了一个通宵的黑神话,第二天躺床上,眼睛一睁,就来到了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变成了一个十八九岁的乞丐?
这幅身体的原身有些痴痴傻傻的,当个乞丐到处要饭,今天吃饱明天不饿,倒也没啥烦恼。
可这就苦了朱小宝,他不疯,也不傻啊!
每天肚子饿得咕咕叫,睡的山神庙又破又旧,还要和别的乞丐争抢。
至于吃的,别说豆腐西施,就是豆腐渣他都捞不上一口。
好在朱小宝运气不差,来到大明的第三天,就遇上了一个姓马的老头。
马老头脾气有点坏,但心善。
见到朱小宝的第一面,就拉着朱小宝好一阵子打量,请朱小宝吃大餐。
见朱小宝没地方住,又在应天城里买个宅子给他,接下来几天,还给朱小宝送衣服,送吃的......
最最重要的,马老头在应天府衙门那里走通了关系,给朱小宝弄了户籍,让朱小宝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大明的人。
大明的户籍制度严格,没有户籍,朱小宝只能一辈子当乞丐,顶了天去给大户人家当奴仆。
而且他以后结婚生子,儿女也只能继续当流民当奴仆,子子孙孙都翻不了身。
马老头能帮朱小宝搞定这些,也是花了大功夫的。
朱小宝总不能靠着一位老人家过活,现在有了户籍,自己得想想办法。
回家蒸了鸡蛋羹,再弄个小葱拌豆腐,和着一碗大白米饭,朱小宝一边吃着,一边思索着以后的规划。
正在这时,院门响了。
听脚步声朱小宝就知道,是马老头来了。
这段时间,马老头三天两头就往这里跑,算算时间有三天都没来,今天也该来了。
“马爷爷,今天这么早?”
朱小宝放下碗筷,欢快的迎了上去。
“咱......咱想你了。”
与往日笑呵呵的模样大不相同,今天的马老头一脸沉重,眼睛还有些浮肿,似乎心情沉重。
“马爷爷,您快坐下,我给您倒碗茶。”
马老头这样子,把朱小宝也吓了一跳,赶忙给马老头搬了张椅子,试探性的问道。
“我也正在想马爷爷您呢!两天不见,马爷爷是有什么事儿?”
“嗯,有事儿。”
马老头木然的靠在椅子上,说话有气无力,动了动嘴皮子便不再说,只是愣愣的看着前方。
“马爷爷,这是我刚蒸的鸡蛋羹,嫩滑有营养,刚弄的小葱拌豆腐,爽口又开胃,您尝几口?”
见马老头不想说,朱小宝也不好多问。
以往这种时候,朱小宝夸赞自己的厨艺,马老头必定是要尝一尝的。
或褒或贬,也总要评价一番。
“巷口卖豆腐的西施,马爷爷您刚才看见了吧?今天穿的特别好看,要是年轻个七八岁,我还真想去和她多聊几句,娶回家既能挣钱又能过日子。”
“昨晚隔壁王大爷的狗叫了半宿,估计家里进贼了,要不就是有老鼠偷吃粮食......”
“西头的李木匠前天问我,愿不愿意去帮工,一天管两顿饭......”
“我寻思着能学门手艺也不错,可不管是磨豆腐,还是当木匠,拜师学艺都不容易,没个几年功夫不行......”
朱小宝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他的话不假。
抛开户籍的限制不假,这年头知识是奢侈品,手艺也是金贵的很。
想跟人学个东西,端茶递水伺候师父个三年五载,那都算时间短的,不给人当半个儿子,别想学人家吃饭的本事。
可不管朱小宝今天说什么,怎么贫嘴,马老头都是耷拉着脑袋,眼神空洞,一言不发。
那种颓然的气息,看起来比前几天老了十岁不止。
“马老头,到底怎么回事儿?”
“发生了什么?”
“你别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元朝都亡了!从蒙古鞑子到咱洪武皇帝,兵荒马乱的你都活了下来,还有啥想不开的?”
朱小宝可见不得这种气氛,凑近马老头加大了声音。
“说出来,天塌了有皇帝顶着,其他事情我和你一起担!”
“呜呜呜......”
马老头被朱小宝一连串的问话惊醒,看着朱小宝,嘴一撇,话说出口,变成了呜咽声。
“咱儿子死了!”
这?
朱小宝没想到,短短三天,居然在老人身上发生了这种事情。
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年丧子,人生四大悲事之一!
“马爷爷,您哭出来,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朱小宝拍着马老头的背,安慰道,“以后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孙儿,给你养老,陪你解闷儿......”
“您想吃什么,孙儿给您做。”
“您想去哪儿,孙儿陪着您。”
“您走不动路了,孙儿背着您......”
“人的一生总有苦难,我以前还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差点没命,不也都过来了。”
“什么?”
马老头本来眼眶泛红,无心听朱小宝说话。
可这句顿时让马老头心里一颤。
“你说你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小马车缓缓驶入北上门,望着巍峨的宫墙,朱元璋心情沉重。
同时也带着一丝振奋。
儿啊,你怎么抛弃爹!
你不在了,大明的江山,咱要交给谁?
朱元璋现在很后悔!
后悔没有早几天把消息告诉朱标!
父子团聚,冲冲喜,说不定标儿的病就好了!
实在不行,让标儿见见自己的亲大儿也好......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大明国运转折的一年。
而朱元璋,也在时隔十年之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大孙朱雄英!
一整日,朱元璋都心不在焉的等待着蒋瓛的消息。
吃不香,睡不好。
朝中大臣,宫中妃嫔,皆以为是太子病逝的缘故,无人疑有其他,亦无人敢在这时去触朱元璋的龙颜。
终于,第二日晌午。
蒋瓛风尘仆仆的赶到乾清宫,“托圣上的福,卑职在钟山脚下的村落里,果然寻到了那对夫妇!”
“在哪?”
“带咱去见他们!”
朱元璋大喜。
蒋瓛连忙道,“卑职不敢将他们带入北镇抚司,也不敢透露锦衣卫的身份,只将他们夫妇带到应天城的一处酒楼,说是老爷找他们了解点事。”
言下之意,就是蒋瓛也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问,只负责把人找到了。
“做的不错,待咱换好衣服,速速去见他们。”
朱元璋满意点头。
蒋瓛还算有点眼力见,能办事,会办事。
这件事儿但凡出点差错,朱元璋不介意砍了蒋瓛的脑袋,给自己顺顺气。
不多时,马老爷的小马车,停在了同福酒楼前。
朱元璋走入一间客房,见到了那对坐立难安的农户夫妻。
“贵人,您找我们老两口,是想问什么?”
农户一见朱元璋进来,马上起身行礼问好,弯着腰说话。
“听说你们在十年前,从山沟里救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
朱元璋直接开门见山。
“能给咱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农户夫妻对望一眼,他们既然被“请”到了酒楼里,就明白这事儿肯定是瞒不住的。
“哪能不记得!十年前,那是一个大灾荒的年景......”
农户的回答,比朱小宝说的具体很多,但大差不差是一个意思。
朱元璋听后点头,他现在已经确认朱小宝是从钟山逃出来的。
“那你们还记得,那孩子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说过什么话?”
“这个......”
农户夫妻顿时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贵人问话,小人不敢不答,只怕是有些话犯了忌讳,惹来灾祸!”
一听灾祸,朱元璋顿时激动了。
救个小孩能惹出灾祸,那小孩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十年过去了,还怕啥灾祸?”
“你们起来,坐下说话,有什么事咱都给你们担着!”
朱元璋放平语气,安慰农户。
到了这个时候,对方问话问的又这么具体,农户不想回答也得说了。
“其实我们两口子那天也饿得不行了,在山沟里捡到那孩子的时候,他也很瘦,身上光溜溜的,什么都没穿。”
“我俩只能喂了他几口山泉水,一点野梨,那孩子不多久醒来,说了几句胡话,就又昏了过去,高烧不退。”
“他说了什么?”
朱元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的追问。
“那孩子说他姓朱,还嚷着要回宫......”
农户夫妻刚坐下,说到这里又忍不住跪了下来,“没说两句,他便昏迷了,天见可怜,高烧了五天,最后总算从阎王爷那儿捡回了命。”
“可是再和他说话,他便只会傻笑几声,最多喊肚子饿,见啥都想吃。”
“大灾年,地里啥都没,我们也都要逃荒讨饭吃,只能把家里的破碗给了他,分头上路去讨饭......”
“哈哈哈!果然天见可怜!”
朱元璋激动的哈哈大笑,“他没死,他活了下来!”
雄英肯定是发烧失忆了,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老天待咱不薄,让咱找回了大孙!
朱元璋现在很确定,朱小宝就是朱雄英。
“贵人老爷,您说那孩子还活着?”
农户夫妻好奇问道,“那年以后,我们就再没见过他,他也没有回来过。”
“要是还活着,现在得是个大小伙子了。”
“没错,是个精壮的小伙子。”
朱元璋笑道。
“实不相瞒,那孩子的爷爷还算有点家产,前不久刚找到了那孩子。”
“咱是他爷爷的朋友,受人之托打听当年的事。”
“那孩子打小就顽皮,想不到发烧了说胡话都不得安生,还好遇到你俩,老实又好心,让他捡回一条命!”
“来,拿......拿十两银子来!”
兴奋之下,朱元璋原本张口就是一千两。
救了咱大孙,一万两十万两都不在话下,可转念一想,对于普通的农户,银子多了未见得是好事。
实际上,普通村子里用的都是铜钱,一两银子都是稀罕物件。
而且现在朱小宝的身份还是秘密,朱元璋对朱小宝也不了解,也没想好要如何认回大孙。
“你俩是那孩子的恩人,也就是咱的恩人,以后有啥困难,直接来同福客栈,就说找马老爷,咱一定帮你们解决。”
“原来贵人姓马。”
农户夫妻连连磕头,这事儿没惹麻烦就好。
还有十两银子!
“多谢马老爷。”
农户夫妻千恩万谢的离开,朱元璋兴奋的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蒋瓛,你盯紧点,若是此事走漏风声,杀无赦!”
“还有梨花巷,人手加派一倍,不允许出任何差错!”
蒋瓛领命而去。
朱元璋则兴冲冲的来到梨花巷,朱小宝的小院。
“马爷爷,您今日心情好些了?”
朱小宝见马老头来,也很是高兴。
“嗯。”
朱元璋先是答应了一声,又摇头叹气。
“可惜......”
“可惜什么?”
可惜没能让你见见你父王!
朱元璋心底叹息,自然不能现在就说出来,便问道。
“你一直在应天城附近游荡,讨饭吃?”
“年景不好,成了流民。”
朱小宝点头,“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几年讨饭的算不了什么?咱洪武皇帝,当年也是开局一个破碗,最后赶走了蒙古鞑子,恢复了华夏衣冠!”
“说得好!”
“你不就是看中这山是圣上赏赐给吾的吗?不就是为了能在外人面前吹嘘吗?”
“所以,即便你明知这山毫无用处,却偏偏还要找我讨买!”
“哎......你们这些商贾之人,一世都为了一张脸面而活,还真是可悲!”
“如何?我分析的对吗?”
黄子澄说完,又轻哼了一声。
靠北啊!
这人还真是个人才!
朱小宝嘴角抽了抽,然后立马佯装一副被点破的模样,尬笑道。
“黄大人真是好眼力!”
似是听到了满意的回答,黄子澄再次哼声。
“罢了罢了,你们这些好大喜功的商贾之人,即便吾有心点拨,终究也不过是对牛弹琴。”
“一百二十两吧。”
一百二十两?
一座山就卖这个价?
这也太便宜了吧!
一时间,朱小宝都不知该如何感谢这黄猪头。
见朱小宝没回话,黄子澄继续哼声道。
“怎的?你是在酝酿如何还价?你这点小心思,早就被吾洞穿了,行了,我也不跟你墨迹,最低八十两,爱买不买!”
一句话没说,直接就给打了骨折?
朱小宝这次是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黄大人果然爽快!我这就签契约给钱!”
黄子澄不屑的摇了摇头。
“这等商业贱事,找吾府上管家即可,毋要再扰我清净。”
朱小宝当即行礼。
“多谢黄大人,告辞!”
踏出黄府大门的前一刻,朱小宝都还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毕竟八十两买座山这等好事,那是真的难得!
值!
简直太值了!
一想到马老头看到这么多钱那副吃惊的模样,朱小宝更是兴奋不已。
当然,这些钱相较于马老头对自己的恩情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但这也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
奉天殿。
直至夜深,朱元璋才将案几上堆成小山的奏折批阅完。
在放下笔的那一刻,他的神态也随之松软,眼神也涣散开来。
年过花甲,却老年丧子,本是人生的重大悲剧。
但作为一国之君,国事大于家事,他根本没资格在其他时间为他那可怜的儿子哀悼。
这般的夏夜,似乎也越发的难熬了。
朱元璋缓缓走向棺椁,终究是在离棺椁一步之遥的位置停了下来,泣不成声。
“标儿......咱的标儿!咱用心栽培你四十年,你怎能如此狠心,竟抛下咱直接就走了,你让咱可怎么活呀!”
人前铁血无情的大明洪武大帝,此刻也只不过是个孤苦无依的老人罢了。
可他的孤苦,又有谁人能懂呢?
朱元璋老泪纵横,悲痛呢喃,语气中更是充满了懊悔。
“标儿,是咱错了!咱千不该万不该命你去陕西考察迁都之事......咱命数将近,这大明的江山,又该如何是好啊!”
朱元璋一次次无力的捶打着胸口,继续哀嚎。
“你真是个不孝子,竟让咱这白发人送你这黑发人,你倒是撒手不管了,却独留你爹咱一人在这世上孤苦。”
殿内,老人声泪俱下,压抑的嘶吼声频频而出。
“你知不知道,咱找到大孙了,他没死,他还活着呐!”
“他和你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还一样的聪明孝顺,咱现在就等一个确切的消息了,但我敢肯定,他必定是咱的大乖孙!”
前夜,他就命锦衣卫去山东德州寻那位老御林军了。
这老御林军也是当年钟山帝陵护卫朱雄英下葬的卫士之一。
得亏他念在这老御林军从元末起事就跟着他,没舍得杀,不然眼下都不知该去跟谁求证。
这都两日了,那锦衣卫也该回了。
“皇爷爷。”
一道轻呼声从门外传来,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
他用衣袖擦干眼泪后,才面无表情道。
“进来吧。”
只见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推门而入,来人正是朱允炆。
朱元璋微微叹气。
“何事?”
“孙儿见皇爷爷的灯还点着,知道您又挑灯操劳国事了,所以给您送碗热汤过来。”
朱元璋眉头微皱,厉声道。
“你老子都走了,人没了你知道吗?都这个时候了,你竟还想着吃喝之事!喝汤!喝个屁的汤!”
朱元璋突然发怒,朱允炆多少有些难以招架。
朱元璋自然不会为了一碗汤而动怒,他恼怒的是在他哀悼儿子之时,朱允炆关心的竟是让自己不要操劳国事过度!
去他娘的操劳政务!
就因为这狗屁国事,咱连咱儿子最后一眼都没见到!
看着呆愣在原地的朱允炆,朱元璋又心疼了起来,他也不过就是个孩子而已。
“罢了,你把这汤放下,下去吧。”
“是,皇爷爷,孙儿这就下去。”
等回到东宫,朱允炆这才松了口气,语气埋怨的对母亲吕氏道。
“娘,你可是没看到刚刚皇爷爷的眼神是有多可怕,也不知道您为何非要让我去给皇爷爷送汤!”
光是想想,他都觉得有些背后发凉。
吕氏语重心长道。
“孩子,一日未成储君,便一日不可懈怠,娘这都是在为你筹谋啊!”
“虽朱允熥各方面都不及你,但他也是嫡子,还受淮西武人们的拥戴,你可切莫天真行事!”
见朱允炆一副虽有不解,却依旧点头的模样,吕氏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对了!最近老爷子隔三差五的便要出宫,你寻个机会探探老爷子的口风,问他究竟是何事,若是探查民情,你定要争取与老爷子同行。”
朱允炆越发不解了。
“这又是为何?”
吕氏不由嗔怒。
“傻孩子,你好好琢磨琢磨,要是你能与老爷子一同出宫,那些官儿们会怎么想?”
朱允文若有所思。
“噢,娘亲的话,孩儿记住了!”
奉天殿。
看着眼前朱允炆端来的这碗汤,朱元璋微微叹气。
这也是个孝顺的孩子啊!
又长舒一口气后,他端起汤碗,猛地灌了一口。
嗯?
一口热汤下肚,朱元璋的脸色却变了。
不对!
这味儿不对!
这汤的口感怎会如此顺滑?
这盐尝起来竟然几乎没有任何的杂质感!
朱元璋幼时以讨饭为生,对柴米油盐的敏感度颇高。
这么巨大的差距,他自是立马就辨别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