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庆军老袁的其他类型小说《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淡水流云2025”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元初有挂,生孩子没费什么劲,休完产假就恢复工作了。沈彰总是跟钟盈说:“看你妈妈,多厉害。你以后要像妈妈一样哦。”但是钟盈小朋友没有像妈妈一样从事研究工作,而是像爸爸一样从了军。前面半辈子,元初和钟祈川一直没能朝夕相对,俩人只有在周末、休假的时候才能厮守,甚至有三年时间,因为钟祈川调往外地,俩人还过了三年两地分居的日子。好在俩人的事业都没耽误,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佳。钟祈川做到了空军司令员,元初更是早早地就被评上了学部委员。至于郑家,元初没再花精力去关注,系统只用一句话就总结完了: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元初,早已经站到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元初在这个世界过得十分圆满,她和钟祈川都事业有成,女儿钟盈继承祖父和父亲的衣钵在军中打拼,最后成...
元初有挂,生孩子没费什么劲,休完产假就恢复工作了。
沈彰总是跟钟盈说:“看你妈妈,多厉害。你以后要像妈妈一样哦。”
但是钟盈小朋友没有像妈妈一样从事研究工作,而是像爸爸一样从了军。
前面半辈子,元初和钟祈川一直没能朝夕相对,俩人只有在周末、休假的时候才能厮守,甚至有三年时间,因为钟祈川调往外地,俩人还过了三年两地分居的日子。
好在俩人的事业都没耽误,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到最佳。钟祈川做到了空军司令员,元初更是早早地就被评上了学部委员。
至于郑家,元初没再花精力去关注,系统只用一句话就总结完了: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元初,早已经站到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
元初在这个世界过得十分圆满,她和钟祈川都事业有成,女儿钟盈继承祖父和父亲的衣钵在军中打拼,最后成了总参谋长,光芒十分耀眼。
她本人更不必说,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后,都十分受人追捧。
任务结束,元初回到系统空间,清除小世界的情感,只保留记忆。稍事休整之后,迅速开启了下一个世界。
这依然是个年代小世界。
原书名为《世事无奈》。
看到这个书名,元初就很无奈。
起这种书名,大概率会包含一些洗白的成份。
书中男主叫顾长风,是一名家逢变故的下乡知青。
他是京城人,祖父和父亲都颇有威望和地位,母亲出身书香世家,还有留学经历。这种身世,注定了他们在那个年代日子不好过。
祖父被单独下放,父亲和母亲也去了农场,顾长风作为独生子,原本是留在了城里的,但是,1970年,得知祖父身体不好,一直被病痛折磨,他毅然报名下乡,到祖父下放的地方插队了。
他插队的地方叫冯家庄大队,队里有一名年轻的赤脚医生,名叫冯元初,她是个被遗弃的孤女,大雪天被人扔在野地里,也不知道是谁这么缺德。
好在她命不该绝。
冯家庄大队有一个从高丽战场回来的退伍老兵,叫冯振兴,他应该是患了比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偶尔会神志不清,大雪天尤其如此。
那天他跑出去在雪地里发疯,挥舞着镰刀乱砍,砍着砍着就听到了细弱的婴儿哭声。
冯振兴丢失的神志一下子就回来了。他扔掉镰刀,跑过去把孩子抱了起来。周围一直看着他,想要伺机把他制服带回家的村民们也围了上来,跟冯振兴一起把孩子带回了家。
冯振兴收养了这个孩子,给她起名冯元初。一开始,村长两口子不放心,索性住到他家看着他,顺便帮忙照顾孩子。时间长了,发现他确实不犯病了,才搬回自己家。
冯元初就在养父的悉心照料下长大了。她是1952年来到这个村子的。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大队的推荐下去公社卫生院接受了培训,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1970年,男主一到冯家庄,就盯上了冯元初,确切地说,是看上了她的医术和冯振兴的身份。
他蓄意接近,引得冯元初芳心萌动,又向冯振兴坦白了自己的遭遇。冯振兴是个退伍兵,自然对同样上过战场的顾长风的爷爷和父亲充满了同情,他也相信这种混乱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所以就没有反对女儿和顾长风的事,也没反对她帮顾长风的爷爷调理身体。
元初又说道:“你刚才说让我晚上去,看来那位病人的病情也不急迫,你有足够的时间去跟大队长报告。你要是不好意思去,我替你去报告也行。”
顾长风说道:“不用了,我自己去吧。我之前是不了解这儿的具体情况,现在冯大夫告诉我了,我当然就得按规定办事。谢谢冯大夫提醒。”
“不客气。”
元初拿出的是彻底公事公办的态度,顾长风没办法,只好跟她告别,去找大队长了。毕竟,冯元初说了,他不去说她就去,比较而言,还是他自己去比较好,至少坦诚。
拐弯去大队部的路上,顾长风心里懊恼万分,他今天来找冯元初,本来是想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让她给自己看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他用用美男计,如果能跟冯元初搭上线,以后跟她谈对象,那他爷爷自然也就成了她爷爷,调理身体的事自然就好办了。
没想到冯元初一开口就让他心梗了一下,使美男计的心思荡然无存,还不自觉地就把实话说出来了。
顾长风叹息不已。为今之计,只有寄希望于冯家庄大队是真的厚道,能让冯元初给他爷爷调理身体了。
☆
大队部。
冯振中正在估算今年的收成情况,以及思考如何统筹安排秋收之后的工作,就听见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不用想,就知道是知青。他们本地社员都大大咧咧的,直接就进来了,城里来的孩子规矩还是多一点,进门之前都会先敲门。
“顾知青?进来吧,有什么事吗?”
顾长风拿出一副慷慨就义的表情,说道:“大队长,我跟您坦白一件事,顾培元是我爷爷。”
大队长当然知道顾培元是谁。下放人员到冯家庄来,户口和粮油关系也一块来了,而且,这三个人定期要上交思想汇报,都是署了名的。
但是,他笑道:“顾知青,你爷爷是你爷爷,你是你,你既然没跟你爷爷一起下放,而是以知青身份下乡,那就说明你个人没什么问题。
你来了这几天,表现也不错,我们不会因为你和你爷爷的关系给你穿小鞋的,你放心吧。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建议你和顾培元同志的关系还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宣扬了。”
顾长风心里感动不已。他之前虽然留城了,但是也没有正式工作,只是在街道办组织的劳动组里干活,领的是计件工资,就这,还要时常看别人的白眼,听别人叫他“狗崽子”。没想到冯家村竟然这么宽容。
“我知道,我不会宣扬,只是跟您汇报一下。我偷偷去看过我爷爷一次,他身体不太好,老是咳嗽,我想着,能不能请冯大夫给他看一看?”
冯振中惊讶道:“我隔三差五就过去看他们一眼,顾同志也没说过这事啊?”
除了看着有点弯腰驼背死气沉沉,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顾长风赔笑道:“可能是巧了,我去看他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不舒服。”
冯振中想了想,说道:“下放人员到我们这儿是来劳动改造的,是为了让他们改造好,不是为了把他们改造死。既然病了,那自然得治。我们这儿要是治不好,我向上打报告,看看上面怎么说。”
顾长风:“!!!”
倒也没必要如此大张旗鼓。整人的那批人都还在呢,估计巴不得他爷爷直接病死得了。
“只是胸闷、咳嗽,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是让冯大夫先看看?”
一下午,接待了三个病人,两个小男孩打架,其中一个打破了另一个的脑袋,到卫生室来处理伤口,元初一看,伤的还挺深,简单止血是不行的,只好给他缝了几针。收了一毛钱处置费,这笔钱,是打人孩子的家长出的。
还有个女知青干活的时候崴了脚,到这儿来检查。冯家庄在69年迎来了第一批知青,一共三男两女,五个人。住在专门的知青点,政府拨钱修的。平时跟大家一起干活,也都是认真负责肯吃苦的。
元初给她摸了摸,没伤到骨头,只是扭到筋了,她跟女知青聊着天,突然一动手,女知青一声惨叫,一下子就挣脱她跳了起来。
跳完以后才发现,好了嘿。
女知青顿时笑意盈腮,“谢谢你啊冯大夫。”
“不客气,就是扭到筋了,这两天走路稍微小心点就行,没啥事。”
“哎哎,好。”
她也留下了一毛钱处置费。
还有一个老太太膝盖疼得受不了,到元初这儿来拿膏药。
元初一看,都有积液了,好在还不太多,能自行吸收,她问老太太:“你咋不早点来呢?”
“早我还能忍呢。”
元初跟她说:“下次一疼你就来,不要等疼得受不了了再来。多受好几天罪。”
她给老太太做了针灸,又给她开了膏药。
老太太灸完就舒坦了。脸笑成一朵菊花,把元初这一通夸。
元初也收了她一毛钱。膏药是她自己做的,成本很低。
等老太太走了,元初就给银针消毒收好。
每个赤脚医生都配备了一个医疗箱,里面有听诊器、体温计、银针、注射器、医用剪刀、镊子、紫药水等等。
农村医药资源有限,医疗系统只能供给极为有限的西药,其他的要靠赤脚医生自己想办法补足,这时候,国家是鼓励赤脚医生自行采集中草药的。
一到傍晚,元初就关门回家了。
赤脚医生的工作时间灵活机动,半夜如果有社员突发急症,也会到她家把她薅起来去看病。有的人病得厉害,不好挪动,也会把她喊到家里去看病。
赤脚医生为人民服务,都是随叫随到的。
冯振兴早就从镇上买完肉回来,把家里收拾了一遍,鸡喂了,猪喂了,鸡笼和猪圈都清理了,这些事,他觉得埋汰,从不让元初插手。
估摸着时间,孩子快回来了,他就开始洗手和面包饺子。
4月份,正是吃荠菜的好时节。今天上午他们上山采药的时候,看见了一小片鲜嫩的,就给采了回来。
冯振兴把买来的猪肉肥瘦分开,肥肉切碎炒出油,瘦肉剁碎加盐、酱油、葱姜末搅拌好,放置入味,荠菜洗干净,焯水,沥干,切碎,然后再把这三样拌在一起,饺子馅就做好了。
接下来,就是和面擀皮包饺子。
元初回来的时候,他饺子都包了一半了。
“爸,给我捏几个花边的。”
冯振兴笑她:“你多大了,吃饺子还非得要花边的!”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给闺女包了十几个花边饺子。这孩子从小就这样,干什么都要好看的。
元初去厨房烧火,冯振兴说:“你歇着吧,等我包完了再烧。”
“我啥也没干,我歇啥呀?累不着我!”
在她回来之前,冯振兴就已经往锅里加好水了,元初坐到灶台边的小板凳上,拿了一把引火用的干玉米皮点着,等火着起来之后,再往里放一点耐烧的干树枝,然后坐那儿看着就行了。
没过两天,她就成功地在小区里见到了一个年轻靓丽的女同志。
她的头发油亮顺滑,没有扎起来,沈昭猜测应该是及肩的长度,因为发梢完全裹在了浅灰色的围巾里,露在外面的部分被围巾挤压,膨起了好看又自然的弧度。
她的下巴也被围巾挡住了,看不出完整的脸型,但是露在外面的部分都很完美,额头饱满,皮肤白净细腻,一双杏眼灵动有神,双眸含笑,怡然自得,一看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总觉得和她在一起会非常轻松愉快。
沈昭心想,难怪祈川会喜欢人家,她也喜欢啊。
她毫不迟疑地就上去搭讪了。
这一天,元初在小区里结识了一位年长她十来岁的好朋友,名字叫沈昭,在科学院计算所工作,从事的是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她留着短发,看起来十分干练,性子又很温婉从容,眼角的细纹丝毫没有减损她的魅力。
在随后几天的闲聊里,俩人也聊出了一些渊源。之前在一机部和元初一起工作过的一位同志,是沈昭的朋友。而沈昭,还是钟祈川的小姨。
元初觉得,她和沈昭相遇的“巧合性”可能要打个折扣。
系统说道:“你问我啊,我都知道。”
元初偏不问,“都知道了就没意思了。我自己慢慢探索吧。”
钟祈川喜欢她,她又不是感觉不到。要是连别人对她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分辨不出来,那她的精神力不是白练了吗!
她猜测,应该是钟祈川在沈昭面前露了端倪,沈昭问出来了,又恰好听说过她的名字,所以出于好奇心,特意来偶遇她。
有点刻意,但无伤大雅。她并不介意。
这主要还是因为,沈昭确实很优秀,结识这样一个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等到钟祈川从东北探亲回来,就发现他心仪的姑娘和她的小姨已经成了亲亲热热的好姐妹。
那天他一下火车就直接到了小姨家,想着跟她打声招呼就回部队。没想到,在小姨家见到了郑元初同志。
沈昭那天在家里包馄饨,她自认自己做馄饨手艺一绝,热情邀请元初来用餐。
元初带了一把自己在屋子里种的鲜嫩的小白菜苗,又带了两个她自己种的西红柿,沈昭看得两眼放光。
现在的京城,冬天的看家菜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家家户户都堆了一堆冬储大白菜,绿色的蔬菜是很罕见的,西红柿更罕见。
当年漂亮国总统访华,为了显示我们的物资丰富程度,特意在他路经之处的一个菜店里摆了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据说是从南方空运过来的,寻常人进去凑近了看都不行,更别说上手摸一摸了。
上次她去元初家串门,看见她种在客厅里的青菜和西红柿,羡慕极了。
她之前都没想过在屋子里种菜呢。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小区是有集体供暖的,冬天的时候屋子里暖和得很,能种菜也不奇怪。明年她也想办法弄几个木箱子,在屋子里种上。
小白菜苗也叫鸡毛菜,太嫩了,沈昭没舍得炒,洗干净焯水,直接放在馄饨汤里,西红柿更是直接当水果吃,洗干净她和元初一人一个。
正准备开动呢,钟祈川回来了。
沈昭说他:“你是狗鼻子吧?怎么这么巧呢!”
路上,元初问小林秘书:“一机部的人来得这么快呢?厂长不是说要过几天才能到吗?”
小林笑得露着牙花子,说道:“那肯定是咱们的新产品震惊到他们了。给部里的报告是你亲自写的,虽然字没多少,但是关键数据都在上面,谢工说了,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有多厉害。来人说了,他们看到报告就立刻出发了,一点时间都没耽误。”
元初笑道:“那倒是有可能的,咱们确实很厉害。”
俩人一路开展着表扬和自我表扬直接去了新产品的制造车间。
元初跟小林说:“他们在办公室坐不住的,肯定直接去看机器了,咱们不用去厂办,直接去车间。”
果然,一群人都在车间聚集呢。
一机部来的专家们看到元初,没有丝毫架子,主动上来跟她握手,夸赞道:“果然是年轻有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元初谦虚道:“过奖了。”
张庆斌诧异地看了她一眼,问道:“你咋还谦虚上了?你不是应该哈哈笑两声,然后说你就是这么厉害吗?”
元初哀叹一声:“老张害我!我可是一贯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
张庆斌冷漠地移开了眼。这几个字和你郑元初同志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们哈哈大笑,跟张庆斌说:“你们动力机厂领导和员工的关系还挺融洽的。”
简单聊了几句,一行人就正式开工了。
测试项目很多,专家们又很认真,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测,一共花了三天时间才弄完。
新款柴油发动机正式通过验收,海市动力机厂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生产资格。
职工们自动自觉地在厂门口、厂里的主干道上拉上了横幅:
热烈庆祝海市动力机厂新型发动机研制成功!
热烈祝贺我国发动机研发生产更上一层楼!
努力争做世界第一,努力造出最好的发动机!
元初看得都热血沸腾、欢欣鼓舞。
一机部的专家们跟张庆斌说:“行啊,老张,凝聚力不错,职工们的积极主动性都很高,主人翁意识很强啊。”
张庆斌笑道:“咱们工人有力量啊!就为了造这个发动机,你知道我们这段时间投入了多少吗?我们这些职工,这段时间真的是废寝忘食,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所有精力都放在厂里了。
不光我们的工人觉悟高,职工家属觉悟也高,没有一个拖后腿的,家属们做好了后勤保障,我们的职工才能心无旁骛的在前线努力干活。所以这次,我不光要表扬职工,还要表扬家属。军功章上有她们的功劳。”
他笑着跟专家组长老萧说道:“你回去能不能帮我们请一功?有物质奖励当然最好,没有的话,给我们个精神奖励也行,给我们的职工们加加油、鼓鼓劲。弄个先进生产单位、先进工作团体、先进职工家属之类的奖章。
我们工人为了国家可以排除万难,但是大家还是需要国家的认可,我们的努力需要被大家看到。你们要说我思想不够先进,那我认了,但我的职工们是最好的。”
老萧笑道:“你甭跟我玩这套以退为进。你是什么人我们清楚,咱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行了,回去以后我就帮你们申请。”
张庆斌一拱手:“那我就谢谢老哥几个了。”
老萧说道:“不客气。这事还没完,还需要你们再做点事。”
“做什么呀?”
“就这套柴油发动机所包含的各项技术,详细地写出来。我们要用这套教材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来。”
张庆斌问他们:“有稿费吗?”
老萧:“……”
他沉默了一会,说道:“没有。领导说了,五十年不谈稿费。稿费已经取消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张庆斌叹了口气,“明白了。我们小郑就是义务劳动呗。”
老萧说他:“那你不会想想办法啊?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张庆斌说:“这个署名权一定是我们小郑的,对吧?”
“那当然,这个是肯定的。”
过了一会,老萧又说道:“你们造出了一台好机器,我跟你说句实话,世界领先。咱们这几年对外交流少了,但是没有彻底中断。国家还是有组织人去西方国家考察的。我们对国外的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情况是有了解的,你们这台,至少不比国际领先水平差。
要是我们的技术人员都能吃透了小郑的技术,把整体水平提到她这个程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向前发展,那我们就相当于是和国际领先水平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我们肯定不会比他们差了。
我们其实是想调小郑去一机部工作的。但是考虑到你这儿新产品刚投产,她作为总设计师还不能走。这样吧,等你们这边的生产稳定下来了,我们再来谈这件事。”
张庆斌表示:“这事以后再说。咱们先来谈谈别的。”
现在讲究个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组织安排,组织要调你去哪儿,你就得去哪儿。
他们这些人都习惯了。但是他看小郑是个自由散漫的,他个人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年轻人嘛,有点个性是正常的,但是以现在的大环境,似乎不允许年轻人有个性。他还是先问问小郑的意见再说。
老萧问他:“别的是什么?”
“小郑在做发动机的过程中,发现咱们的材料有点跟不上,她就研究了一下,提出了一些关于生产硬质合金的想法。这是她提交的报告,你们看一下。”
老萧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迫不及待地从张庆斌手里抢过报告就看了起来。他虽然是个搞内燃机的,但是对材料科学也有一点点了解。
看了一会,老萧不得不承认,他那点了解还不够。
“我会拿回去找陈教授看看,组织专家论证,如果可行的话,小郑立了大功了。她是个全才啊!”
张庆斌频频点头,“她确实厉害。”
☆
老萧一行人回到部里,先汇报了柴油发动机的情况,又拿出了元初关于硬质合金的报告,有发动机的成功案例在前,一机部一点都没含糊,立刻组织专家对元初的报告进行论证。
为了加快速度,确保论证过程的科学性,一机部从全国各地调回了一批下放专家,让他们先回来干活。
正在各个生产队进行生产劳动的专家教授们突然喜从天降,被接回了京城。
摘不摘帽另说,至少回到京城,他们可以看病,可以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情了。
可能是“忙中出错”,调回来的专家有点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研究材料科学的。
但是没关系,已经回来了,就先待着,把自己的专业领域先抓起来,万一以后有需要,省的再临时从外地调人了,那太耽误时间了。
专家们:“……”
他们对这位无意中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郑元初同志充满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