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直沉默的刘健终于抬头,“若要推行此策,恐怕需更多配套措施。
譬如沿海军镇增兵、航海人才培养,以及与邻国的关系处理...”我大笑起来:“刘卿所虑极是!
朕正要与诸位商议此事。
来人,取安南、琉球邦贡图来!”
侍臣很快取来了地图。
我指着安南、琉球等地:“这些藩属国,历来依附我大明。”
“如今朕要兴办海贸,正该让他们尽一份力。”
“传旨,令安南、琉球提供向导水手,共同开拓航路!”
自那日起,整个京城都忙碌起来。
工部铸炮场日夜冒烟,打造新式火炮;户部加紧征收沿海关税,支持造船工程;兵部招募水师兵丁,训练远洋作战技巧。
我更是亲自前往南京,视察造船厂,指导建造新式战舰。
当第一艘和红毛技术结合的大型战舰下水时,我站在岸边,望着那高耸的桅杆和宽阔的甲板,心中升起无限豪情。
这艘战舰长三十余丈,宽十余丈,上有三层甲板,装配红衣大炮三十六门,足以与任何西洋战舰匹敌。
昔日的郑和宝船虽大,却不如此船结实有力,火力更是天壤之别。
“陛下,此舰何名?”
戚继光问道。
我望着那雄伟的船身,斩钉截铁地说:“定海神针!”
“定海神针...”戚继光品味着这四个字,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好一个定海神针,它将如陛下之雄心,镇压四海,所向披靡!”
不到半年,十艘同样规模的战舰先后下水,组成了大明史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定海水师。
16.就在我大力推动海外扩张之际,一股暗流却在宫中悄然形成。
太后寝宫,一片琉璃瓦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而宫墙之内,几个身穿锦衣的太监与几位老臣正低声密谈,声音虽小,内容却是触及帝国根基的阴谋。
“皇上近来举动实在令人忧心啊。”
“征倭破寇也就罢了,如今又要大兴水师,实乃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啊!”
“听说为了那什么定海水师,光是铜铁物料就耗费了上百万两银子。
国库哪禁得起这般挥霍?”
“最令人担忧的是,陛下似乎被汉武帝附了身,总想着什么千古功业,根本不顾国本民生。”
“若再这般发展下去,恐怕会重蹈汉武末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的覆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