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薇薇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我与编辑的文字猎杀游戏后续》,由网络作家“黄二麻子是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直接的方式。我没有慌乱,立刻拔掉了网线。将电脑硬盘拆下,交给一个信得过的“电脑技术”朋友。并把老陈所有社交平台的信息一并都给了他。既然是他先开始玩“技术”的,那我就学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愿能查到点有用的东西。同时,我启用了备用电脑和云端备份的稿件。幸运的是,《窥视者》第二部分的核心情节和关键细节,我都记在脑子里。老陈的这次攻击,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他越是想阻止我写下去,就越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文字刺痛了他。《窥视者》第二部分,我加快了节奏。故事里的林岚,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混乱后,开始冷静下来分析“窥视者”的作案手法和可能的动机。她利用自己对人性的洞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故意在和老周的邮件中,透露了一个虚假的“致命弱点”...
我没有慌乱,立刻拔掉了网线。
将电脑硬盘拆下,交给一个信得过的“电脑技术”朋友。
并把老陈所有社交平台的信息一并都给了他。
既然是他先开始玩“技术”的,那我就学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愿能查到点有用的东西。
同时,我启用了备用电脑和云端备份的稿件。
幸运的是,《窥视者》第二部分的核心情节和关键细节,我都记在脑子里。
老陈的这次攻击,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
他越是想阻止我写下去,就越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文字刺痛了他。
《窥视者》第二部分,我加快了节奏。
故事里的林岚,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混乱后,开始冷静下来分析“窥视者”的作案手法和可能的动机。
她利用自己对人性的洞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故意在和老周的邮件中,透露了一个虚假的“致命弱点”。
这个弱点,我设计得很巧妙,影射的是老陈现实中的一个焦虑点。
他一直担心我早年模仿某位名家写的几篇小说被人翻出来。
这样会影响他如今“客观公正”的编辑形象。
但我也同样“提醒”了他,我还有这样的黑历史可以扒一扒。
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先引起作者圈的共鸣。
这年头,新人作者谁没仿写过?
能这么清楚掌握自己的写作黑历史,除了编辑,还能有谁?
至于自己那点连官司都打不起来的“黑历史”,在目前的舆论导向面前不值一提。
现在就看老陈他们敢不敢接招了。
文章发布后,我密切关注着老陈的动静。
果然,没过几天,那个一直攻击我的营销号“圈内扒婆”,发布了一篇新的“爆料”。
内容直指我早年作品涉嫌“抄袭”。
还煞有介事地贴出了几段对比文字。
而那些所谓的“证据”,恰恰是我以前在邮件中“透露”给老陈的信息。
这个反噬来得很快。
如此精准的打击,几乎是在自证圈内扒婆与老陈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联系。
作者圈的风向彻底变了。
“卧槽!
这个扒婆怎么知道李薇邮件内容的?
细思极恐!”
“所以,扒婆的消息来源?”
“我懂了!
李薇之前的文章《窥视者》根本不是小说,是在纪实!”
“这老陈不至于吧,这样以后谁敢往他那儿投啊?!”
品”。
这位我曾经无比信任的“资深编辑”不仅在编辑我的文章,同时还在编辑我的人生。
原来那份“执行方案”并非老陈一人所为,而是他和老K共同策划的。
老K负责利用平台资源和商业关系施压,老陈负责执行具体的“脏活”,包括提供我的隐私信息,引导舆论,甚至这次的黑客攻击。
聊天记录里,他们冷酷地讨论着如何榨干李薇最后的价值。
如何扶植下一个听话的写手。
如何瓜分我可能带来的版权收益……老陈在聊天中表现出的,不仅是嫉妒和贪婪,更有一种病态的掌控欲和报复快感。
他甚至向老K炫耀,自己是如何利用我对他的信任,一步步将我引入陷阱的。
“她太自信了,以为自己看透了人性,却不知道自己才是最好操纵的那个。”
这是老陈的原话。
看着这些文字,我气得浑身发抖,但心底深处,却涌起一股奇异的平静。
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个人背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
这份聊天记录,是铁证。
足以将老陈和老K彻底钉死。
但我没有立刻将这份证据公之于众。
那样太便宜他们了。
我要用我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最“体面”的结局。
我回到家,开始构思《窥视者》的最终章。
故事里,林岚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反击,终于锁定了“窥视者”老周。
并发现了他背后更大的靠山,出版社的副总“孔先生”。
林岚没有选择直接曝光,而是写了一篇“纪实小说”。
他将老周和孔先生的阴谋,以及他们过去坑害其他作者的斑斑劣迹,都用化名和艺术加工的方式,写了出来。
这篇小说,成为了引爆一切的导火索。
读者们根据文中的线索,开始自发地进行“人肉搜索”。
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现实中的老周和孔先生。
出版社内部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他被坑害过的作者纷纷站出来发声。
最终,老周身败名裂,孔先生也被迫引咎辞职,接受调查。
我将《窥视者》的最终章,写得酣畅淋漓,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智斗的快感。
每一个细节,都影射着老陈和老K的所作所为。
文章的最后,林岚站在阳光下。
看着阴霾散去,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复杂和疲惫。
在发布最终章之前,
为遭受打击而精神失常,胡乱猜忌。
那时候,我就成了自己笔下创造过无数次的弱势女主。
不,我不能这么做。
我的大脑在极度的震惊和愤怒后,反而变得异常清晰。
既然他选择用我创造的“武器”来攻击我,那么,我也只能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这场战争,是他发起的。
而我别无选择,只能应战。
用我的笔,用他教我的方式,对抗他。
6 笔下的战争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从那份文档带来的毁灭性冲击中稍微缓过神来。
巨大的悲伤和愤怒过后,一种冰冷的决心沉淀下来。
我不能垮,我必须反击。
我没有删除那份“执行方案”,而是将其复制了多份,加密保存在不同的地方。
这不是为了报警,而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敌人是谁,他有多了解我,以及,他有多么冷酷无情。
我重新梳理了老陈这个人。
陈建民,五十岁出头,中文系毕业,在如今这个内容平台做了近十年的审核编辑。
业务能力极强,眼光毒辣,对内容尺度的把握精准到变态。
但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平台内部一直属于“技术骨干”而非“管理层”,多年来职位几乎没有变动。
我记得他有次酒后吐真言,抱怨过怀才不遇,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他人做嫁衣。
他还提到过他的家庭。
妻子似乎对他颇有怨言,觉得他窝囊,挣不到大钱。
儿子在国外读书,开销巨大,这是他最大的焦虑来源。
他还说过,他年轻时也曾梦想成为作家,但屡屡碰壁,最终才做了编辑。
这些信息,过去我只当是朋友间的闲聊,从未深思。
但现在,它们像拼图一样,逐渐勾勒出他可能的动机:长期的压抑、对成功的渴望、对我的嫉妒、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
也许,摧毁我,取而代之,或者通过操纵这一切来牟利,成了他扭曲心态下的唯一选择。
他了解我,以为他掌握了我所有的底牌。
但他忘了一点,我也是研究人性的专家。
这五年的合作,我同样也在观察他,了解他。
他的习惯,他的口头禅,他隐藏在沉稳外表下的焦虑和自卑,他偶尔流露出的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偏激看法……这些,都将成为我反击的弹药。
我决定,我的反击战场,依然是我最熟悉的领
冰冷的聚光灯打在我脸上。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每一双眼睛都像淬了毒的针。
这本该是我新书签售会的高光时刻。
我,李薇,公众号“都市男女录”的主笔,坐拥百万粉丝,篇篇十万加的“短篇小说作者”。
此刻却像个赤身裸体的囚犯,被钉在耻辱柱上。
1 秘密曝光“李薇老师,请问您三年前那篇爆款文章《茶水间的秘密情人》,里面详细描写的陈总监利用职务之便骚扰女下属,最终导致女下属抑郁自杀的情节,现实原型是不是就是您当时任职的‘风华传媒’的刘副总?”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声音尖利地划破空气。
我心头猛地一跳。
那篇文章是我早期的成名作之一,细节描绘得极其逼真,但为了规避风险,我做了大量的模糊化处理。
刘副总?
我甚至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
“纯属虚构,艺术加工而已。”
我努力维持着嘴角的弧度,声音却有些发干。
“虚构?”
另一个声音响起,带着嘲讽,“可有人爆料,您当时就是那位‘被骚扰’的女下属之一,因为怀恨在心,才写了这篇文章恶意报复!
甚至,那位‘抑郁自杀’的女同事,根本就是您嫉妒她的才华,故意在文章里影射引导舆论逼死她的!”
“轰!”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闪光灯像疯了一样闪烁,刺得我睁不开眼。
恶毒的揣测、愤怒的质问、鄙夷的目光,海啸般向我涌来。
“不是的!
完全是捏造!”
我几乎是尖叫着反驳,但我的声音被淹没在嘈杂的声浪里。
更让我毛骨悚然的是,人群中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抛出的“证据”。
竟然是我从未发表过的一篇随笔里的句子。
那篇随笔探讨的是“嫉妒”这种情绪如何扭曲人心,里面有几句关于职场女性之间微妙竞争的描写,此刻却被断章取义,变成了我“承认”自己嫉妒同事的铁证!
那篇随笔,我只给一个人看过。
我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台下角落,那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编辑,老陈。
2 背叛的凝视老陈站在角落,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
我们合作五年,他是我最信任的人,我的素材库。
那些更阴暗,更露骨,更接近人性深渊的构思,我都对他毫无保留地敞开。
他曾笑
熟悉的“诡计”手法,都归结于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窥视者”。
文章的结尾,林岚开始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但没有证据,只有无尽的猜疑和恐惧。
写完初稿,我反复修改了十几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能让熟悉老陈的人产生联想,又不会留下任何可以被指控为“影射”的直接证据。
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叙事诡计,是我从老陈那里学来的。
文章推送的前夜,我几乎彻夜未眠。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什么。
老陈作为审核编辑,他一定会第一时间看到。
他会拦截吗?
如果拦截,我该怎么办?
如果他不拦截,是意味着他心虚,还是他有恃无恐,准备了更厉害的后招?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平台审核通过的通知。
我的心猛地一沉。
老陈没有拦截?
文章推送出去后,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料。
读者们立刻被这个充满悬念和背叛感的故事吸引了。
“窥视者到底是谁?”
“林岚太惨了!”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吗?”
评论区瞬间爆炸。
更重要的是,一些和我相熟的作者,平台内部的同事,开始私下里联系我。
“薇薇,你这篇新文……写得也太真了吧?
那个老周,怎么越看越像……李薇老师,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最近平台内部有些关于陈编辑的风言风语……薇薇姐,你还好吗?
我听说之前攻击你的那些营销号,好像和陈老师走得挺近……”舆论的潜流,开始悄然转向。
然而,就在我以为初步扳回一城时,意外发生了。
我的电脑突然遭到了黑客攻击。
所有文件都被锁定,包括我保存的“执行方案”备份,以及《窥视者》后续章节的草稿。
我浑身冰凉。
老陈的反击,比我想象得更快,也更直接。
他不仅看懂了我的意图,而且立刻采取了行动。
他要销毁证据,同时掐断我的反击武器。
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
8 黑客的阴影电脑被黑对我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虽然“执行方案”的备份不止一份,但存储在电脑里的许多写作素材,灵感笔记,以及《窥视者》后续的详细构思都可能丢失了。
更重要的是,这显示了老陈的决心与手段。
他明牌了,已经不满足于舆论操纵,开始动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