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小喜娘进城出城,足足用了一个时辰,回来给花青牛送钱,她还坐在茅屋前,对着草席上的裙子发呆。
阳光从树隙间落下斑驳的影子,小喜娘竟然从花青牛黑黢黢的脸上看出了几分忧伤。
少年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这小子话不多,但是昨日看他裁剪衣裙的架势,还有他教的蝴蝶盘扣,一看就是从小家中有人教过。
男儿身,家中教裁剪盘扣子,要么是家里做裁缝的,要么就是家中开布庄的做衣裳的。
这些人家的男儿,不求你手艺了得,却要样样都略微懂些才行。
小喜娘看了看手中握着的铜钱,又看了看另一只手中拎着的碎布。
心中突然升起一个念头,要不要把花青牛介绍给宋记布庄的掌柜认识,这小子是有点本事的。
虽然花青牛身子单薄了些,可他的手艺还是不错的。
“十五文是卖的肚兜和里衣、帕子的钱,五十文是卖小袄的钱。”
小喜娘将手中的六十五文递给花青牛,二两银子小喜娘没提,那是她做的盘扣,虽然是花青牛教她的,可盘扣是她做的。
原本她不会这么做的,可家里这两年实在是困难。
花青牛从小喜娘手中数了二十文出来,“这些,婶子您留着。”
“不要不要。”
小喜娘忙将钱推给花青牛:“掌柜的还给我一袋子碎布,钱给你,碎布我拿着。”
“婶子,你拿着,改的裙子钱还没算您的呢。”
花青牛不擅长和熟人推让,直接将二十文塞进碎布袋子。
“这……”
想到碎布袋子里藏的二两银子,小喜娘有些犹豫。
只是刚才没拿出来,现在再拿出来,到底是是不大妥当。
“我来还有一件事找你,就是宋记招人。青牛你的手艺不错,要不要去宋记做成衣匠?”
小喜娘觉得,这个好消息虽然不值二两银子,但是花青牛进了宋记,挣的就不止二两银子。
“去宋记做成衣匠?”
花青牛诧异道,“宋记不是不用外人吗?”
宋记不用外面的人,是宋记多年的规矩。
听祖母说,因为宋记的老老祖宗被悉心教导的大师傅背叛,差点家破人亡。
宋记才立了规矩,家中织坊绣庄都不用外人。
“用不用外人,还不是东家的一句话。”
宋记绣庄是安阳最大的绣庄,小喜娘也没追问花青牛怎么知道宋记绣庄不用外人的。
“我要不是年龄大了,还有两亩薄地,家中还要养桑蚕,我都想去。听说,宋记用人是按件算钱,多做多得。”
其实最关键的是她这个腰不大好,去做工一整日不动地方的坐下来,她这个腰撑不住。
“青牛啊,婶子也不是说什么人家都给你介绍的。宋记确实是个不错的去处,工钱高不说,掌柜和东家也不是那苛刻的。婶子也是看你会裁剪,改的裙子也漂亮,才起这个心思的。你进了宋记后只要肯干,起码能养活你兄妹几个。”
“再过几年,你和弟弟妹妹都大了,你们总要娶妻生子不是。窝都没有,蛋下哪?你也别觉得婶子说话不好听,你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着给百花楼刷马桶过日子吧。”
说到刷马桶,小喜娘难得有些迟疑。
她没有半点看轻花青牛的意思,反而是极其佩服这个孩子。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领着三个更小的,能在死人堆里活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