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一周后,他们的联合论文《基于神经可塑性与情感连接的儿童术后心理干预新模式》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在论文答辩会上,有学者质疑方法论过于理想化。
“这种跨学科合作是否真的具有临床可行性?”
一位资深教授问道。
赵涵南刚要回答,白易辰已自然地接过话筒:“正如我未婚妻所说……”全场瞬间安静,随后响起善意的笑声。
赵涵南耳尖通红,却没有否认这个突如其来的称谓。
白易辰趁热打铁,展示了小宇康复过程的视频记录,当画面定格在孩子送给赵涵南的画——那个酷似白易辰的“医生天使”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论文成功的同日,白母筹备的捐赠仪式也在青山乡举行。
当地媒体闻讯而来,小小的医疗站前挤满了人。
白母穿着庄重的深蓝色套装,在镁光灯下显得格外紧张。
当主持人邀请她发言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这位一向优雅的妇人突然双膝跪地,向赵涵南深深低下头。
“赵小姐,七年前我因偏见拆散你们,今天请允许我当众道歉。”
白母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不求你原谅,只希望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现场一片哗然,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
赵涵南愣在原地,随即快步上前,用力将白母扶起。
“请别这样。”
她接过话筒,声音坚定,“各位,这位母亲用七年时间弥补一个错误,而有些人一生都不曾道歉。”
她看向台下红着眼眶的白易辰,“没有那些风雨,就不会有今天的彩虹。
这个儿童心理援助中心,将是我们共同的新起点。”
仪式结束后,白易辰将赵涵南拉到医疗站后的老槐树下。
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未婚妻?
这么自信?”
赵涵南挑眉。
白易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准备了七年,总该有点长进。”
他单膝跪地,“赵涵南女士,你愿意让我用余生兑现当年的承诺吗?”
盒子里是一枚简单的钻戒,但在戒环内侧刻着一行小字:“2016.10-永远。”
赵涵南伸出左手,眼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次不许再食言了,白医生。”
白易辰郑重地将戒指戴在她手上,起身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