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小说 其他类型 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传奇人生小说结局
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传奇人生小说结局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丁先生

    男女主角分别是石勒王衍的其他类型小说《石勒:从奴隶到帝王的传奇人生小说结局》,由网络作家“丁先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念在往日战功,今日暂且饶过你们。但若再有异心,定斩不赦!”这番操作让在场将领又惊又愧,纷纷宣誓效忠。解决了内部隐患,石勒终于可以全力对付王浚。他亲率轻骑,偃旗息鼓,昼夜兼程向幽州进发。为迷惑王浚,他命人驱赶数千头牛羊先行,造成人畜迁徙的假象。幽州城门大开时,牛羊堵塞街巷,石勒的骑兵趁机冲入城中。王浚从醉梦中惊醒时,石勒的铁槊已抵在他胸口。这位不可一世的幽州刺史,此刻浑身颤抖:“石公,我愿将幽州拱手相让……你鱼肉百姓,妄自尊大,留你何用?”石勒冷喝一声,将王浚押解回襄国。斩首那日,百姓欢声雷动,纷纷称赞石勒为民除害。吞并王弥、拿下幽州后,石勒的势力已横跨冀州、青州、幽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他站在襄国城头,望着广袤的领土,心...

章节试读

念在往日战功,今日暂且饶过你们。

但若再有异心,定斩不赦!”

这番操作让在场将领又惊又愧,纷纷宣誓效忠。

解决了内部隐患,石勒终于可以全力对付王浚。

他亲率轻骑,偃旗息鼓,昼夜兼程向幽州进发。

为迷惑王浚,他命人驱赶数千头牛羊先行,造成人畜迁徙的假象。

幽州城门大开时,牛羊堵塞街巷,石勒的骑兵趁机冲入城中。

王浚从醉梦中惊醒时,石勒的铁槊已抵在他胸口。

这位不可一世的幽州刺史,此刻浑身颤抖:“石公,我愿将幽州拱手相让……你鱼肉百姓,妄自尊大,留你何用?”

石勒冷喝一声,将王浚押解回襄国。

斩首那日,百姓欢声雷动,纷纷称赞石勒为民除害。

吞并王弥、拿下幽州后,石勒的势力已横跨冀州、青州、幽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他站在襄国城头,望着广袤的领土,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张宾来到他身边,轻声道:“将军,天下大业,已完成十之七八。”

石勒握紧拳头:“不,这只是开始。

刘渊、司马睿,还有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我迟早要让他们知道——这天下,姓石!”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直指苍穹。

建立后赵,登基称帝咸和元年的襄国,早春的寒风仍裹挟着残雪,石勒立在新建的武成王庙前,望着工匠们将最后一块鎏金匾额挂上飞檐。

铜铃在风中轻响,惊起檐下的寒鸦,扑棱棱掠过灰蒙蒙的天际。

这是他为纪念已故谋士张宾所建,庙中供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牌位,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个从奴隶到统帅,从流寇到王者的漫长征途。

“大王,洛阳传来急报。”

参军程遐疾步而来,手中的羊皮卷还带着晨露的潮气,“刘曜亲率十万大军,已过虎牢关。”

石勒摩挲着腰间的龙纹玉佩,这是张宾临终前赠他的信物。

五年前那场重病,张宾咳着血谏言:“若要成大业,必先称帝建制,以正名分。”

此刻,敌军压境的消息反而让他心中豁然开朗。

“传令下去,全军整备。”

石勒转身时,玄色披风扫过石阶上的积雪,“同时昭告天下,本王将于三月初三,在襄国登基。”

程遐面露惊愕:“此时称帝,岂不让
刘曜师出有名?”

“正是要他来。”

石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孤蛰伏十余年,等的就是这一战。

刘曜若败,关中便是囊中之物。”

他的目光投向西方,那里曾是汉赵的都城平阳,也是他昔日称臣的地方。

登基大典那日,襄国城万人空巷。

三丈高的黄土祭坛上,石勒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垂旒冠冕,在鼓乐声中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

当“皇帝万岁”的呼声响彻云霄时,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洛阳东门长啸的少年,想起被官兵驱赶的羯族流民,想起张宾在病榻前最后的叮嘱。

“陛下,该祭天了。”

礼官的提醒将他拉回现实。

石勒手持玉璧,缓步走向祭坛中央。

青烟缭绕中,他跪地叩首:“皇天后土在上,石勒本一羯胡,蒙万民拥戴,今登大位。

愿以毕生之力,保境安民,开创太平盛世。”

然而,太平盛世从来不会从天而降。

登基不过月余,刘曜的大军已兵临洛阳城下。

石勒亲率铁骑驰援,在洛水之畔与汉军对峙。

这是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二十万,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报——!

刘曜自恃兵多,在阵前饮酒!”

探马的禀报让石勒瞳孔骤缩。

他登上瞭望台,望见对岸汉军阵列中,刘曜坐在装饰华丽的战车上,捧着酒樽仰头痛饮,身旁歌姬环绕。

“天助我也。”

石勒转身对侄子石虎道,“命孔苌率三千骑兵,从左翼突袭;你带五千重甲兵,正面佯攻。

记住,不可恋战,只需扰乱其阵脚。”

夕阳西下时,战鼓如雷。

石虎的方阵率先冲击,汉军弓弩齐发,箭矢如雨般落下。

就在双方陷入胶着之际,孔苌的骑兵突然从侧翼杀出,马蹄踏碎薄冰,在洛水河畔掀起冲天水雾。

刘曜醉意朦胧中仓促应战,坐骑却被流矢射中,将他掀翻在地。

“活捉刘曜!”

石勒高举战刀,亲率中军冲入敌阵。

混战中,他望见刘曜在亲兵护卫下仓皇逃窜,当即摘下腰间弓箭,搭箭拉弦。

弓弦响处,利箭穿透刘曜后心。

汉军见主帅落马,顿时土崩瓦解,十万人马死伤殆尽。

洛阳之战的胜利,彻底奠定了石勒的霸主地位。

捷报传回襄国,百姓欢呼雀跃,沿街燃放爆竹。

石勒却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
想成就大业,必须令行禁止!”

此事之后,全军肃然,无人敢再触犯军纪。

在并州的崇山峻岭间,石勒的军队已成为让西晋闻风丧胆的存在。

他站在高处,望着麾下旌旗如林,耳边回荡着士兵们的呼号。

远处,刘渊的汉国正在崛起,而他,这个曾经的奴隶,正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但石勒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大的挑战与机遇,还在前方等待着他。

广纳贤才,实力大增襄国城外的秋野上,石勒身披玄铁铠甲,望着麾下将士演练战阵。

马蹄踏碎霜露,刀光映着初升的朝阳,这本该是令人振奋的景象,却难掩他眉间的忧虑。

连日来,各郡县的战报如雪片般飞来,既有捷报,也有因粮草不济、民心不稳而导致的败讯。

他深知,仅凭勇猛善战,难以在这乱世中长久立足。

“将军,有位名叫张宾的士人求见。”

亲卫的禀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石勒微微挑眉,“张宾?

我曾听闻此人熟读经史,智谋过人,快请!”

片刻后,一位身着青衫的清瘦男子步入营帐。

他手持竹杖,眼神沉静如渊,对着石勒长揖到地:“在下张宾,久闻将军威名,今特来献上一策。”

石勒抬手示意他起身:“先生请坐。

如今我军虽连战连捷,但根基未稳,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张宾缓缓展开一卷地图,指着襄国周边的郡县说道:“将军可知,为何每次攻下城池,不出旬月便又失陷?”

见石勒皱眉思索,他继续道,“皆因只重攻伐,不重治理。

百姓苦于战乱久矣,若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民心便难以归附。”

石勒心中一动,向前倾身:“愿闻其详。”

“首先,需设立屯田,招募流民开垦荒地,给予耕牛和种子,收成按比例分配。

如此,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又能让百姓有安身立命之所。”

张宾顿了顿,目光灼灼,“其次,应广纳贤才,尤其是汉族士人。

他们熟悉中原的典章制度,能助将军治理地方、制定长远战略。”

这番话如醍醐灌顶,石勒当即下令在襄国周边推行屯田制,并命人四处寻访贤才。

他亲自撰写求贤令,承诺“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

消息传开后,不少士人抱着观望的态度来到襄国。

其中有位名叫程遐的儒生,
弥听信刘暾之言,欲效仿曹操除吕布之计,将将军诱杀于席间。”

石勒猛地攥紧腰间刀柄,青筋在手臂暴起:“我与他共击晋军,解其燃眉之急,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张宾冷笑一声,将信纸凑近烛火:“王弥野心勃勃,见将军势力日盛,岂能容你?

如今他正与曹嶷书信往来,意图合围我军。”

火苗舔舐着信纸,“但机会也在此——王弥与刘瑞交战正酣,若此时施以援手……”石勒眼中闪过寒光,转瞬又陷入沉思。

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已是三更天。

他突然起身:“备马!

传令全军,明日佯装东进,实则埋伏于己吾周边。”

三日后,己吾城的酒肆内弥漫着浓烈的酒香。

石勒身着便服,腰间只别着一柄短刃,带着十余名亲卫踏入酒馆。

二楼雅间内,王弥早已摆下宴席,见石勒只身前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举杯笑道:“石公大驾光临,实乃王某之幸!”

石勒举杯一饮而尽,目光扫过王弥身后的护卫:“听闻将军与刘瑞一战大捷,特来道贺。”

话音未落,楼下突然传来喧哗声。

王弥脸色微变,正要起身查看,石勒猛然掷出酒杯,杯盏击碎王弥面前的酒壶,酒水溅了他一脸。

“动手!”

石勒暴喝一声,亲卫们抽出短刃,如猛虎般扑向王弥的护卫。

王弥惊怒交加,拔剑欲战,却被石勒反手扣住手腕。

寒光闪过,短刃已抵在他咽喉:“王弥,你我本可共图大业,奈何你心生歹意!”

惨叫声中,王弥的护卫被尽数斩杀。

王弥挣扎着嘶喊:“石勒!

你不得好死……”话音戛然而止,短刃没入咽喉。

石勒擦拭着刀刃上的血迹,望着瘫倒在地的尸体,心中五味杂陈。

消息传回营地,张宾抚掌大笑:“将军此计,既除心腹大患,又可收编其部众,妙哉!”

但石勒却望着王弥的佩剑,神色凝重:“王弥虽死,刘渊必不会善罢甘休。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同时派人向刘渊请罪。”

果然,刘渊的诏书很快下达。

石勒跪在营帐中,听着使者宣读:“石勒擅杀王弥,本应严惩。

念其忠心,暂免其罪,即刻将王弥部众交由朝廷处置……”待使者离去,张宾冷笑道:“刘渊这是想坐收渔利。

将军切不可交出兵马。”


少年磨难,初显不凡并州上党武乡的深秋,寒风裹挟着沙砾掠过枯黄的草场,羯族少年石勒赤着脚踩在冻硬的土地上,手指深深掐进腰间那把锈迹斑斑的骨刀。

他仰头望着盘旋在天空的苍鹰,喉结滚动,心中涌起一股连自己都难以名状的悸动。

这是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西晋王朝的腐败与动荡如瘟疫般蔓延全国,八王之乱的战火尚未平息,又迎来了罕见的大饥荒。

石勒所在的羯族部落,这个原本就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群体,此刻更是陷入了绝境。

“勒儿,快过来!”

母亲的声音从简陋的毡帐里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虚弱。

石勒转身跑回帐内,看到母亲正蜷缩在角落里,身旁放着一个几乎见底的陶罐。

“娘,这是今天在溪边找到的野菜,您先吃。”

石勒将一把带着泥土的野菜递过去,却被母亲轻轻推开。

“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娘不饿。”

母亲枯瘦的手抚上石勒的脸颊,眼中满是心疼。

石勒知道母亲在说谎,这些日子以来,母亲总是把能找到的食物都让给了他和弟弟。

他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将野菜塞进嘴里,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夜里,石勒躺在毡毯上,听着帐外呼啸的风声,思绪却飘向了远方。

他想起前些日子听商队说的那些故事,洛阳城的繁华,长安城的壮丽,还有那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江南。

“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石勒在心中暗暗发誓。

十四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

村里的几个壮年决定前往洛阳行贩,石勒再三恳求,终于得到了同行的机会。

出发那天,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头看了看破败的部落,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一路上,石勒被外面的世界深深震撼。

他看到了连绵的山脉,广袤的平原,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城镇。

商队的老掌柜见他聪明伶俐,便教他识文断字,给他讲述各地的风土人情。

石勒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心中的志向也愈发坚定。

当洛阳城巍峨的城墙出现在眼前时,石勒只觉得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座传说中的都城,比他想象中还要宏伟壮观。

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让他目不暇接。

他随着商队穿梭在人群中,贪婪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