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怕不仅仅是因为边关失守,更是因为,他在平宁身上,看到了自己无法掌控的力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尤其是,这威胁还来自一个他曾经不屑一顾,甚至亲手推入深渊的女人。
这无疑是对他帝王尊严的最大挑衅。
更让他焦头烂额的是,第二日的朝堂上,当他强压着怒火,询问满朝文武,何人愿意挂帅出征,领兵平定清桑叛乱时,整个金銮殿,竟陷入了一片死寂。
文臣们个个低眉顺眼,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
武将们也大多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偌大的朝堂,竟无一人敢主动请缨!
这便是萧昀自己种下的苦果。
他登基这些年,因为忌惮武将拥兵自重,重蹈他自己当年覆辙,便大肆削弱军方势力。
有能力、有威望的将领,要么像我父亲那样,被他寻了由头除去;要么像张将军那样,被他明升暗降,调离实权;要么,就是那些真正看透了他凉薄本性的聪明人,早早地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明哲保身去了。
如今留在朝堂上的,大多是些只会溜须拍马、夸夸其谈的庸碌之辈,或是只知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年轻将领。
真正能领兵打仗,能与骁勇善战的清桑铁骑一较高下的帅才,早已被他亲手剪除殆尽!
哪里还有像我父亲苏国公那样,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
愚蠢的帝王,总是喜欢堵住文臣直谏的嘴,卸下武将手中的刀。
他们听不得逆耳的忠言,也容不下赤胆的忠心。
他们只相信权力,只相信自己。
所以我早就说过的。
萧昀,你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臂膀,寒了大庆百万将士的心。
如今强敌压境,无人可用,这便是你的报应!
而平宁,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她抓住了萧昀朝中无人可用的窘境,攻势愈发凌厉。
短短一个月内,便又连下七八座城池,兵锋直指黄河以北!
大庆半壁江山,岌岌可危!
朝野上下一片惶恐,甚至已经有大臣开始私下议论,要不要迁都南下,暂避锋芒。
萧昀终于坐不住了。
在接连派出几支援军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之后,他终于意识到,除了御驾亲征,他已经别无选择。
只有他亲自奔赴前线,才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