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一圈又一圈小小的涟漪,然后慢慢散开,消失不见。
一坐,便是一整个潮湿的下午。
我按照记忆中模糊的印象,在那片小小的花圃里,亲手种下了几株玉簪花的根茎。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微光透过薄雾洒落时,我会亲自提着木桶,去井边打水,然后细心地为它们浇灌,拔除周围滋生的杂草。
看着它们一天天抽出嫩绿的新芽,舒展开洁白温润的叶片,仿佛能从中看到一丝生命的慰藉和延续。
那只紫檀木盒子,被我珍而重之地放在了枕边。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仍会控制不住地将它拿出。
借着微弱的烛光,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那些微微泛黄的信笺,读着那些迟来了整整十年的、饱含着深情、歉疚与无奈的字句。
每一次阅读,心头依旧会涌起难以言喻的酸楚与怅惘。
我知道了他深藏心底的爱意,知道了他在责任与情感之间的痛苦挣扎,知道了他的身不由己和言不由衷。
这份迟来的真相,像是一味苦涩无比的良药,它缓解了旧日里因为被忽视、被冷落而滋生的怨怼和不甘,却又催生出更深、更沉重的遗憾和伤痛。
如果……如果当初我们能少一些骄傲和试探,多一些坦诚和沟通,哪怕只有一次,结局会不会……截然不同?
可世间事,从来没有如果。
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便再无回头的可能。
我们错过了整整十年。
十年光阴,足以让沧海变桑田,足以让两颗曾经有机会靠近的心,在无尽的误解、沉默和各自的骄傲中渐行渐远,最终隔着生死的鸿沟,遥遥相望,再无交集。
他心中向往的江南,他提到的玉簪花,他渴望的细水长流、相伴终老的安宁,如今,我替他看到了,替他守着了。
但这寂静得只闻风声雨声的庭院,这如诗如画的温婉水乡,这触手可及的岁月静好,却因为永远地、无可挽回地缺少了他的存在,而显得格外空旷、寂寥,和难以言喻的悲凉。
我尝试着融入这里的生活,让自己忙碌起来。
我学着听那些软糯动听的吴侬软语,学着像当地人一样,用小巧的紫砂壶,细细品味雨前龙井和洞庭碧螺春的清香,学着在雨打芭蕉的夜晚,体会古诗词中那份宁静又落寞的意境。
可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