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苏瑶摸着铜牌上凹凸的纹路,想起他在实验室磨了三天的铜模:“连商标都设计好了?”
“还缺个英文名。”
林宇的耳尖发红,镜片后的眼睛映着车间的灯光,“我想了个,Star & Gear,星星和齿轮,就像……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话没说完,叔叔举着电报冲进来,工装上还沾着剪裁机的铁屑:“香港回电了!”
他的声音带着颤音,“陈先生说欧洲客户抢着要咱们的立体剪裁衬衫,还要加订五千件带刺绣的!”
春夜的风掀开车间的铁皮屋顶,苏瑶望着堆成小山的订单,远处传来火车汽笛——那是开往汕头的货运列车,将载着绣着玉兰花的衬衫,驶向维多利亚港。
母亲在门口招手,手里拎着刚出锅的馒头,麦香混着布料的棉香扑面而来,比记忆中任何香水都更让人心安。
三个月后,县报头版刊登了苏瑶的照片,她站在新挂牌的“星星制衣厂”门前,身后是林宇设计的全自动剪裁机。
标题写着:《女个体户破局黑心商网,立体剪裁叩开欧洲市场》。
照片角落,陈秀芳师傅正在给学徒演示露珠刺绣,银针在阳光下划出银线,像撒在九十年代初的点点星光。
而此刻的苏瑶,正盯着办公桌上的两张图纸:一张是林宇画的服装流水线设计图,另一张是她新绘的饰品配套方案——在衬衫领口的空白处,她用红笔圈了个小月亮,那是即将推出的银质胸针草图,针脚处标注着:“与齿轮同辉”。
窗外,锅炉房的蒸汽依然漫过家属楼,但这一次,苏瑶知道,那些曾试图绞碎她的齿轮与阴谋,终将成为她商海航船上的铆钉,让这艘载着玉兰花与星星的船,在时代的浪潮里,稳稳地驶向更远的港湾。
第九章:旧梦食光,恩怨终章1991年深秋,商业街西头的老锅炉厂改造的餐厅飘出煤炉烧饼香,苏瑶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指尖划过墙面糊着的1983年《大众电影》海报——张瑜穿着小翻领衬衫的剧照旁,贴着她当年摆地摊时的手写价签:“琉璃发卡 1.2元”。
缝纫机角的玻璃罩里,母亲的蝴蝶牌缝纫机停在半片玉兰花刺绣上,针脚间还卡着根银白色的线。
“苏总,新来的服务员在吧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