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书名:牌位上的幽光后续+完结 作者:莱呀笨 更新时间:2025-05-15

全面的伦理审查。

但比这些商业层面的震荡更深远的,是弥漫在整个社会中的一场关于记忆、真实与科技伦理的深度大讨论。

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数字永生”和“完美先祖”概念,一夜之间从神坛跌落,成了被反复审视和质疑的对象。

新洛阳的街头巷尾,无论是漂浮在空中的全息茶馆,还是深埋地下的数据中转站,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场“记忆风暴”。

“你们看了吗?

那个叫林瑶的忆织者,简直太酷了!

一个人就把龙鳞集团给掀翻了!”

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在午休时,对着他的同伴兴奋地说道,他手腕上的个人终端正播放着展示会当天的混乱片段。

“酷是酷,但仔细想想,挺可怕的。”

他的同伴,一个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孩,眉头紧锁,“我们以前那么追捧‘灵虚回响’,觉得能跟完美的祖先对话,多好啊!

现在才发现,那些完美都是假的,都是被编辑过的。

那我们祭拜的,究竟是谁?”

“是啊,我爷爷前段时间刚做了‘灵虚化’,我还天天上去跟他‘聊天’呢。

现在想想,我聊天的对象,可能只是龙鳞集团数据库里的一个‘优化样本’,我爷爷真实的那些唠叨、小脾气,可能都被‘净化’掉了。

这感觉……太怪了。”

一个中年男子在一旁插话,脸上带着困惑和一丝失落。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人们开始反思,冰冷数据构建的“完美”,是否真的能取代充满温度的真实情感?

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永生”的幻象,是否值得以牺牲记忆的真实性为代价?

一些知名的文化学者和伦理学家也纷纷发声。

在一次备受关注的全息圆桌论坛上,白发苍苍的历史学教授陈寅老先生,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记忆,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美档案。

它是个体生命经验的沉淀,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它必然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甚至是我们不愿面对的阴暗面。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历史的真实肌理,也构成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性。

试图用技术手段去‘净化’和‘美化’记忆,无异于对历史的阉割,对人性的扭曲。”

他的发言,引发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