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小说 其他类型 医生和患者林小满小满后续+完结
医生和患者林小满小满后续+完结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将诗刻碑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小满小满的其他类型小说《医生和患者林小满小满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将诗刻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他频繁的头痛,总是找借口离开咨询室;他日渐苍白的脸色,我以为是熬夜工作;那天我碰到他的手,冰得吓人,他却笑着说空调开太大了。“不...”我捂住嘴,压抑着即将冲出口的尖叫。胸口像是被重锤击中,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我跌跌撞撞地爬起来,冲向书架最底层那个还没拆封的纸箱。沈清远的律师说过,那是他特别嘱咐要交给我的东西。拆开封口胶带时,我的指甲划破了手指,却感觉不到疼痛。箱子里整齐排列着三百六十五个迷你录音带,每个都标注着日期。最上面放着一张便签:“当你需要时,我永远在这里。——S”我抓起第一个录音带塞进播放器,沈清远的声音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早安,小满。今天是十月十二日,周五。记得吗?你说过周五是最适合尝试新事物的日子...”他的声音依...

章节试读

他频繁的头痛,总是找借口离开咨询室;他日渐苍白的脸色,我以为是熬夜工作;那天我碰到他的手,冰得吓人,他却笑着说空调开太大了。

“不...”我捂住嘴,压抑着即将冲出口的尖叫。

胸口像是被重锤击中,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痛。

我跌跌撞撞地爬起来,冲向书架最底层那个还没拆封的纸箱。

沈清远的律师说过,那是他特别嘱咐要交给我的东西。

拆开封口胶带时,我的指甲划破了手指,却感觉不到疼痛。

箱子里整齐排列着三百六十五个迷你录音带,每个都标注着日期。

最上面放着一张便签:“当你需要时,我永远在这里。

——S”我抓起第一个录音带塞进播放器,沈清远的声音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早安,小满。

今天是十月十二日,周五。

记得吗?

你说过周五是最适合尝试新事物的日子...”他的声音依然那么温和,带着我熟悉的、令人安心的节奏。

但此刻我听出了其中细微的颤抖,那种病人强忍疼痛时的紧绷。

录音突然中断了几秒,接着是轻微的碰撞声和急促的呼吸,然后他才继续:


她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变化,但误以为是我在纠正之前过于亲近的关系。

“你最近很冷淡。”

有一次咨询结束时,她直言不讳,“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不,恰恰相反。”

我强迫自己微笑,“你恢复得很好,是时候减少对我的依赖了。”

她皱起眉头,那副表情让我想立刻拥抱她。

“我不只是依赖你,沈清远。

我以为我们是...医生和患者,”我打断她,“永远都是。”

我看到她眼中的受伤,但只能硬起心肠。

比起短暂的痛苦,我更不愿在她好不容易重建的生活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

头痛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开始与同事讨论起详细的治疗计划。

同时,我做了一件可能很自私的事。

我录制了365条语音消息,每天一条。

内容从简单的问候到心理咨询建议不等。

这是我留给她的最后礼物——在我离开后,至少还有我的声音能陪伴她一年。

最后一次咨询时,她已经几乎看不出抑郁症的痕迹。

她兴奋地告诉我,一家知名出版社看中了她的插画风格,邀请她为一本童话书配图。

“你知道吗?”

她笑着说。

“我画的全是明亮温暖的场景。”

“编辑说我的画能让人感受到希望,还给我联系了一个很有名的儿童小说家,让我为她画插画。”

“我一直知道你可以。”

我微笑着说,同时强忍着头部的剧痛。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她突然认真起来,“沈清远,我...时间到了。”

我按下计时器,打断了她可能要说的话,“祝你新工作顺利,小满。”

她站起身,犹豫了一下,然后伸出手:“谢谢你...为了一切。”

我握住了她的手,比以往的时间多了几秒。

“保重。”

她离开后,我锁上门,终于让疼痛和泪水一起决堤。

第二天,我递交了辞职信,开始了临终关怀治疗。

我不知道林小满是否会想念我,是否会疑惑我的突然消失。

但我知道,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破碎的灵魂如何重新绽放光彩——这就足够了。

我的手机里保存着她最后发来的短信。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住,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而我没有回复。

因为最好的告别,有时就是沉默。

女主视角:01、搬家
骨。

我甚至幻想过,等你好彻底了,也许我们可以...不,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要继续向前走,带着你重新找回的勇气和才华。

你知道吗?

当我翻看你最近的作品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康复的抑郁症患者,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艺术家。

你的画里有种特别的温度,能让人感受到痛苦后的温柔,黑暗中的微光。

这世上需要这样的艺术,需要这样的你。”

接下来的段落字迹突然变得工整,似乎是沈清远强忍着不适,重新集中了精力。

“有件事我从未告诉过你。

十年前,我妹妹因为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我刚考上医学院,自以为懂得如何帮助她,却没能读懂她最后的求救信号。

当你第一次走进我的诊室时,我在你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神情——那种深不见底的孤独与疲惫。

也许从一开始,我对你的投入就不完全专业,但请相信,正是这种
沈清远微笑照片的展板前,向媒体展示基金会的第一项成果——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沈医生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她对着镜头说,声音坚定,“就是治愈一个人的同时,也在治愈过去的自己。”

“这条热线将延续他的治疗理念:不让任何一个求救的声音落空。”

基金会大厅的墙上,挂着那幅《星空下的治愈者》的复制品。

真品在我的办公室。

每个来访者都会收到一枚星星形状的书签,上面印着沈清远在信中写给她的话:“生命短暂,爱是我们唯一能带走的东西。”

当第一位受助者——一个手腕带着伤痕的少女——怯生生地走进基金会时,我蹲下身与她平视,就像当年沈清远对她做的那样:“我理解你的痛苦,但请相信,这世界上有人愿意陪你一起寻找光明...”窗外,初春的阳光正好,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暖而明亮。


箱子堆满了大半个客厅,我跪坐在木地板上,拆开最后一个标着“书籍”的纸箱。

这是沈清远的藏书——按照他的遗嘱,全部留给了我。

自从三个月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一直没有勇气整理这些书。

直到今天终于租好了更大的公寓,决定开始新生活。

手指划过书脊,每一本都带着他的气息。

《精神分析引论》《创伤与复原》《抑郁的认知疗法》...专业书籍占了大部分,但最下面却压着几本出人意料的诗集和小说。

我抽出一本蓝色封面的《星空下的治愈者》。

书角已经卷边,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

就在我翻开扉页的瞬间,一张折叠的信纸滑落出来。

我捡起来,立刻认出了那个笔迹——干净利落,最后一笔总是微微上扬,就像他说话时偶尔流露的温柔尾音。

我的心脏突然剧烈跳动起来,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

信封上没有地址,没有邮票,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致小满”。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会读到——我应该已经不在了。

原谅我用这种方式与你告别,但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既不伤害你,又能说出所有我想说的话。

我的笔迹可能有些潦草,最近头痛发作时连握笔都变得困难。

但请相信,这封信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最真实的思念。

记得你送我那支刻字的钢笔吗?

我现在正用它写着这封信。

你说我是